俄罗斯与西方换囚背后,是自1962年冷战就开始的传统

图片

本次交换囚犯的谈判是高度机密的,传言四起,飞机也聚集在安卡拉,直到最后一刻,这个第三国的位置才被公开。周四的囚犯交换是莫斯科和西方之间一系列交换中的最新一次,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

1962年2月的一个寒冷而晴朗的早晨,两组人聚集在分隔西柏林和东德的狭窄的格利尼克桥两端。 一组人穿着美军警的雨衣,另一组人戴着苏联发放的皮草帽。 俄罗斯间谍鲁道夫·阿贝尔走过桥,走向苏联一侧;在苏联被捕的美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从他身边走过,走向西德。

这是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众多定期交换行动中的首次交换。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之后,2010年的一次重大交换行动中,10名在美国被捕的俄罗斯间谍被交换为4名被控为西方国家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人,交换行动在维也纳机场进行。

从表面上看,周四的交换与62年前的阿贝尔-鲍尔斯交换有一些相似之处。一方面,周四标志着几名"非法"人员返回莫斯科,他们像阿贝尔一样,多年来一直以外国公民的身份在西方生活,同时为莫斯科从事间谍活动。另一方面,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Evan Gershkovich)和美国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保罗·惠兰(Paul Whelan)因间谍罪在俄罗斯被监禁。

但实际上,这次交换与冷战时期的间谍交换有很大不同,不仅是因为规模不同。当时,双方都明白对方在从事间谍活动,交换间谍是确保双方特工不会在监狱里度过数十年的非正式协议的一部分。

图片

但周四的交换几乎不是情报战士之间的对等交换。格什科维奇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记者;惠兰也一直否认对他的指控。大多数观察家认为,俄罗斯已经启动了一项政策,将西方囚犯作为人质,特别是为了施加压力,确保其在国外的囚犯获得释放。

此外,西方已采取行动释放一些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他们因直言不讳地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残酷战争或长期反对克里姆林宫而入狱。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很少参与交换,当然也从未达到如此规模。

即使粗略浏览一下周四交换人员的简历,也能看出这次交换不同寻常。记者、反对派政客和触犯俄罗斯残酷叛国法的人被交换成了刺客、间谍和罪犯。

将亚历山大·斯科奇连科(Aleksandra Skochilenko)从俄罗斯监狱释放出来与瓦迪姆·克拉西科夫(Vadim Krasikov)从德国释放出来进行比较。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罪犯",但斯科奇连科的罪行是用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信息替换超市的价格标签。克拉西科夫被指控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一名男子。

图片本周四在安卡拉进行交换也很有意义。冷战时期,柏林分治,这种交换通常在城市的桥梁或弗里德里希大街地铁站进行,交换的人在站台上匆匆而过。

这一次,德国是交换的关键参与者之一,被说服交出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头号通缉犯——蒂尔加滕杀手克拉斯科夫。土耳其在此前乌克兰和俄罗斯战俘交换中发挥了作用,这次则作为中立斡旋方参与其中。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