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梁时荣
8月1日下午,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护士们正在科内组织开展“小糖人的一天”角色互换体验活动,护士们需要穿上病号服,与患者一起吃糖尿病餐,在自己身上监测手指血糖、注射胰岛素,以此来体验“小糖人”的难,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这是十堰市太和医院自今年5.12护士节以来持续在全院各个护理单元开展“共情体验、角色互换”体验活动的一个缩影,旨在强化护士的同理心、共情力及责任意识,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要查六七次血糖,为减轻患者反复扎针的疼痛,我们的护士便化身糖尿病人,反复在自己手指上扎针做实验,以减轻患者的难受感。”内分泌代谢科护士郑洋洋说,“平时给患者测血糖时,有的患者害怕疼痛,心理产生恐惧,拒绝监测血糖,不配合治疗,测血糖的针那么细那么小,扎在身上真的有那么疼吗?这次当针头切切实实扎在自己肉里时,我才切身感受到那种尖锐的疼痛感。”
据了解,该科护士经过用自己的身体反复试验,发现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侧边扎针疼痛会减弱,她们就尽量选择疼痛感弱的手指部位进行血糖监测,这样一来,怕疼的患者“不疼了”,治疗起来没那么难。
如今,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像这样的感受和改进还有很多。通过换位体验,护士们脱下白衣,穿上病号服,从入院到出院,带着问题去切身体会患者就医的经历,真真切切体会患者的不适,使每一个服务细节更贴心、更有温度。
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科护士们为体验患儿妈妈的急,变身新手妈妈,体验办理入院、医生查房、治疗护理、出院结算等各个环节,深切感受到孩子家长在办理住院时的焦虑、急躁,孩子穿刺时的心疼、自责,单独照顾孩子时的疲惫、无助,以及深刻理解患儿为什么总是爱哭、爱咬腕带、不愿意吸氧。儿科护士刘婷婷介绍:“以前总认为儿科护士最难当,其实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体验当妈妈的感受,才发现有不少服务中的细节需要改进。”
“当又重又硬的冰袋接触我面部皮肤的一瞬间,我感觉十分的冰凉,长时间举着冰块胳膊又累、侧头压着又太疼了。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该类患者为什么依从性欠缺了。”骨科护士温青琴在体验冷疗后发现传统的冰袋有棱有角,且冷敷面积受限,通过查阅文献,发现10%的浓盐水经过冰冻不会变得棱角分明的固体,装在橡胶手套中便可成为柔软可塑的冰沙囊。这一小小的改进解决了患者的大问题。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