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间的卫星遥感传输、河岸边雨情水情雷达测报、指挥中心的智慧数据平台……“数智模式”的加持,让通北林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更足。
今年,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紧扣集团党委“生态建设提升年”战略部署,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生态保护数字化转型,一项项新装备、新技术相继投入使用,为通北局“智慧林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局。在通北局公司生态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平台前,林地耕地、河流水系、管护飞防、苗木培植等各项数据信息跃然“屏”上,工作人员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每个地块编号、作物品种、林地类型尽收眼底。
“平台共设生态历程、生态资源、生态调度,生态监测4个板块,集成森林巡护、成效监测、资源监管等信息化系统,能实现生态资源的总览、总管与总体使用。”通北局公司资源管理部副部长朱宇介绍,依托平台系统,通北局公司形成了一张大图总管资源的“大生态”管理格局,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精细化管理。
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是建设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通北局公司利用智慧林业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将“数字+管理”思维引入到林长制实际工作中,用数字科技重塑资源管理新方式。
“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个生态护林员实时巡护时间、位置、轨迹、事件、区域管控等巡护相关信息,数据准确,一目了然。”轻击屏幕,朱宇娓娓道来,“在巡山途中发现问题,只要拍照上传图片或视频,打开系统就能获取到实时信息,方便精准施策。同时,平台上还可便捷查阅林业资讯动态,获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科技服务、法律法规等宣传信息,实现林业资源智慧化、科学化、信息化监测监管。”
在生态资源保护进程中,传统的“人力模式”日渐被新兴技术所代替,数字生态应用场景丰富多元。通北局公司依托生态调度指挥中心,将耕地管理、标准化苗圃建设、防火应急道路施工等生态、民生工程进行科学化、数字化统筹管理,建立起全域统一的林地林木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中心,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模式。
“我们将逐步实现生态资源全面厘清、生态调度科学有序、生态监管实时动态,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形成‘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守护网’”。通北局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忠臣说。
近年来,搭乘大数据时代的“顺风车”,通北局公司依托4G、物联网、北斗应用等科技力量,逐步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迭代升级,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见,生态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近期降雨频繁,我们时刻注意设备运行状况,逐一做好排查……”在通北局公司群力林场水库,工作人员杨续超正在对水雨情监测系统进行日常巡护,确保监测设备能源源不断地将实时数据回传到后方云平台,为林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较于以往的监测方式,这套系统能24小时对雨情、水情、水位、库容等数据进行准确监测,还能实时监控水库全景和溢洪道情况。”群力林场行政负责人田英林介绍说,系统还会自动结合气象、降雨等变化进行智能分析研判并提前发出预警,有效提升林场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了解到,水雨情监测系统在一代监控基础上,将监控范围小、数据存储少、布线操作复杂等缺点进行升级,采用4G网络信号,可外接太阳能板供电,利用视频输入设备,实现水库全域覆盖、监测不留死角。
“自从有了水雨情监测系统,我们的安全运行管理非常便捷,可以对水库降雨量、水位、库容、大坝渗漏量、位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减少了巡库人员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水库工作人员李学军对水雨情监测系统连连称赞。
此外,通北局公司还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安装了3套GNSS 地质位移监测系统,当两点之间位移超过1厘米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告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山体滑坡造成人身伤亡。
从传统巡护到智能监测,查险精度日益提升,巡险查险变得更加“耳聪目明”。一项项“硬核”装备在生态保护一线大展身手,弥补了传统人工监测的局限性,让通北局公司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底气更强、信心更足。
“我们还在每个林场(所)安装了1套太阳能雨量监测站,将降雨信息及时传输到平台,为防汛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通北局公司森林防火部部长孙道森说,当前正值主汛期,公司采取“人防+技防”动态监测方式,随时监测水情、雨情,全力守护林海安澜。
“起飞之前,再检查一下导航点是否刷新……”今年春防期间,通北局公司八二林场护林员武子斌操作无人机开展森林火情巡查监测。飞行过程中,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镜头将巡查画面实时传输到遥控终端。
“林场在配备完善森防设施基础上,购置了‘无人机’,并在‘无人机’上搭载了喊话器,在空中进行地毯式巡查和宣传,筑起防火数字化安全屏障。”八二林场场长李柏峰介绍。
数字化融入森林防火是目标,也是趋势。通北局公司把“智慧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大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巡护中的应用力度,与瞭望塔、远程监控系统密切配合,实现森林防火全天候动态监测。
“如今有了无人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零星火种,提高了森林巡护效率。”护林员张武子斌表示,与传统巡护相比,无人机可大范围开展森林火情巡查,动态监测林区各种信息,快速进行热点核查,有效制止野外违规用火,预防火灾发生。
“我们还在重点进山路口安装了AI摄像头、云喇叭,对进山人员和森林防火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设置2个远程监控点位,切实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墙’,守护绿水青山。”八二林场场长李柏峰说。
目前,通北局公司已建成林火视频监控系统8套,配备智能无人机7台。今年以来,全公司范围内已出动无人机巡航160余架次,配合相关部门联合演练6场次。
“我们将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无人机的拓展应用,确保充分发挥无人机的作用,提升森林防灭火指挥和保障能力。”森林防火部部长孙道森说。
“未来,公司将深挖数智潜能,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擘画全领域改进提升、全地域协同共建、全要素实时共享、全过程监管共治、全方位互融互通的大生态保护蓝图。”通北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红阳表示。
来源|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