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诗歌带来的美好与感动,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周黎明诗歌分享会

图片

当天下午,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座无虚席,近两小时的诗歌分享会精彩纷呈。

图片
图片

分享会上,《上海诗人》常务副主编孙思与周黎明对谈《余生的N种美好》,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孙琴安与周黎明对谈《从抒情到荒诞的智性写作》,解放日报专副刊部主任、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伍斌与周黎明对谈《诗人的家国情怀》。三场对谈情真意切,分别从文学的视角诠释了作者的诗意人生和对这片多情的土地的挚爱。

图片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作了精彩点评,并欣然为宝山区图书馆赠言: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宝山区图书馆朗诵团倾情演绎诗集《余生》的部分作品。

图片

据介绍,周黎明常年生活在上海,是一位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语境变徙,且颇富诗意情怀的多文体写作者,2002年出版诗集《独白 对白 旁白》,2003年入选《上海年鉴》(诗歌创作在探索中前进)三位上海诗人之一,2024年出版诗集《余生》。作品曾经入选《朦胧诗二十五年》《上海诗歌四十年》。


一个诗人的情怀和一个城市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个在宝山工作将近三十年的文学爱好者,周黎明见证了从钢花到樱花再到浪花的美丽蝶变。诗人饱含深情地写道:“我说/我是幸运的/经历了/浪花的欢快/樱花的浪漫/钢花的沉默/也经历了三生三世!”字里行间以自己对于自然、历史、人文的丰富感悟与多元化的表达,描绘出宏大的诗歌画卷,既折射出外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也是对生活内在世界的凝视和反思。‌

图片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缩影。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宝山区正处在转型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三花烂漫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钢花、樱花、浪花,还有更多的科创之花、文艺之花将不断涌现。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继续为宝山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