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生效

布鲁塞尔当地时间8月1日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首个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在欧盟落地实施。该法案的生效不仅彰显了欧盟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监管树立了新的标杆。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历经多年筹备与谈判,于2021年4月由欧盟委员会首次提出,旨在通过一套全面、系统的法律框架来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应用。该法案的生效,是欧盟在保护公众基本权利、促进技术创新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成果。

根据法案规定,人工智能系统将被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系统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这包括要求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确保合成的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能够被明确识别为人工智能生成,以及禁止使用可能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此外,法案还规定了严格的透明度要求,确保用户在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时能够充分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和决策过程。

为了给企业留出足够的过渡期进行合规调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部分规则将在法律通过后的6个月或12个月内生效,而大部分核心规则则将于2026年8月2日全面生效。这一安排旨在平衡监管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法规的顺利落地与有效执行。

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对法案的生效表示高度赞扬,称其为“一个有效、适度且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框架”。他强调,该法案不仅有助于保护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为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正式生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监管环境。这一变化将对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它们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透明度并遵守更加严格的法规要求。同时,该法案也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欧盟将继续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包容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力量。

编辑:晓燕
指导:辛文

通信第一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