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题为“COVID-19 vaccine updates for peopl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的综述文章,总结了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以及在不同疫情阶段的保护效果和突破性感染(指病原体突破了疫苗的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的情况,论述了新冠疫苗在不同人群中,尤其是特殊人群中的使用策略和保护效果。
文章内容提要
1. Vaccines against original strain
Classification of COVID-19 vaccines
The efficacy and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original strain-based vaccines
The duration of protection from vaccination and booster vaccination
The safety and side effects of vaccines
2. Breakthrough infection and updated boosters against variants of SARS-CoV-2
Potential causes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The status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
Variants-based vaccines protect against reinfection or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3. Populations warranting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vaccination
Older adults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or conditions
Immunocompromising conditions
Pregnant population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6 months to 17 years
综述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株的四种类型的疫苗,并总结了不同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在真实世界中的保护效果、接种疫苗或加强针后的保护期、疫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以及疫苗接种对降低长新冠风险的益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不同疫苗显示了66%至96%的总体有效性,而在真实世界的观察中,疫苗的有效性在使用初期较高,但在Omicron等变异株流行的时期明显下降。然而,完全接种疫苗及加强针仍能够显著降低感染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对于长新冠的发生也具有保护作用,充分说明大规模疫苗接种为缓解全球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述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突破性感染的可能原因及现状,总结了基于变异株的疫苗类型,并展望了未来的疫苗开发。突破性感染可能归因于病毒变异导致的中和抗体逃逸、轻症感染引发的弱免疫反应、宿主免疫的快速消退、“免疫原罪”,以及不充分的黏膜免疫。Omicron变异株显著增加了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超过了以前的峰值。目前已有数十种针对变异株的多价或单价疫苗完成了临床试验,对于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效力。但研究表明,多价疫苗中针对原始株的成分可能会损害针对变异株抗体的产生,加之早期流行毒株已经不再广泛传播,目前仅推荐针对流行株的特异性单价疫苗。需要认识到,病毒的适应性变异与群体免疫程度有关,目前的流行株可能最终也会消退而被其他流行株取代,因此疫苗的更新与研发不能停止。同时,广谱性疫苗的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中,以应对潜在的多种病毒株共存的情况。
由于人口的异质性以及所患基础疾病的差异,某些人群再次感染新冠和罹患重症的风险较高,因此在接种疫苗时需要特别考虑。综述的第三部分详细总结了不同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风险和必要性,包括老年人,糖尿病及肥胖、慢性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疾病、炎性肠病及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癌症、移植、原发性免疫缺陷、HIV等免疫缺陷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虽然疫苗在这些人群中的有效性可能会降低,但多剂量接种仍可以产生较强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远远超过其潜在风险。因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持续接种疫苗和加强针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患有自身免疫病或易发生炎症反应的人群,接种mRNA疫苗等可能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疫苗时应谨慎,但接种灭活疫苗则不受限制。另外,孕妇虽然不是重症新冠的易感人群,但鉴于孕妇感染新冠后不良妊娠和出生风险更高,因此强烈建议孕妇接种疫苗及加强针,接种在孕期的任何时候均可进行。相对以上人群来讲,儿童接种疫苗的优先级较低,但考虑到儿童在病毒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仍然建议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该篇综述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研发现状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于制定针对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黄一皎博士研究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威扬博士研究生,共同通讯作者是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教授和王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