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人社厅_市县动态】
近日,南通市举办了基层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一线的近百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过程中通过导入工作场景、打破行业壁垒、拓展培训内容等方式,围绕三个“融合”,让参训人员铸牢法治思维、夯实调解能力、提升数字素养,旨在把焦点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劳动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把法律规范与典型案例进行“融合”
充分发挥深耕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一线多年的“金牌教练”大队长的专业优势,把涉及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常用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规范,以“法条+案例”的方式,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让单调枯燥的培训活动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浸润人心;课堂上参与授课的大队长们还不乏与学员们互动交流探讨、分享经验秘籍,导入的每一个典型劳资纠纷案例都能成为指导学员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活宝典”,学员们纷纷表示授课内容非常贴近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场景,受益匪浅。
把监察执法与仲裁调解进行“融合”
让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战线的业务骨干同步学习“仲裁调解”的方法与技巧,特邀法院民庭资深员额法官和基层经验丰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登台传授仲裁调解之道,实现业务互学、经验共享、卷宗互阅;按照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各自职能特点,建立内部沟通衔接渠道,实现信息互通、问题共研、事实互认;设立联合劳资纠纷办案处置行动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制度优势,通过缩短立案时间、简便送达等方式优先处置,实现双向业务职能优势互补、高效办案。
把预警模型与刚性制度进行“融合”
组织全体学员参观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场馆,现场感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未按规定设立或使用农民工工资账户”“未按规定拨付人工费”场景应用预警模型风险防范安全网演示过程。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解读近期由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市域指挥中心联合出台的《南通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预警工作规程》等列入市政府高质量考核的刚性制度。针对预警模型形成了“日研判、周会办、月通报、季核查”分级分层的联动机制,定期接收上级通报预警工单并及时办理,确保每个工单处置工作形成闭环。预警模型自2023年1月上线以来,对全市22752个工程项目,1493家建设单位,1906家施工单位进行了有效监管,共提醒应存未存保证金企业271家,督促办理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2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