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业合力 助力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图片

人民网上海8月1日电 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将金融力量深度融入并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金融服务始终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上海更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7月31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在浦发银行举办“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上海银行业助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闻通气会,来自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效举措。

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介绍,在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浦发银行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助力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

作为中国债券市场领先的做市商,持续配合外汇交易中心、上清所、中债登、上交所等机构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参与首批南向通、北向通交易。连续六年获得债券通优秀做市商,排名股份制前三。2023年该行落地6项自贸区债券市场“首单”,为多家客户定制自贸区债券投资、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结算存款留存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方案,为上海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在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介绍,上海银行今年以来已协助50余家企业完成跨境人民币便利化备案,交易量过百亿元,超过200家企业通过该行享受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

截至6月末,已累计为多家企业搭建FT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近100个,助力企业集团实现多币种资金调度,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围绕企业跨境资金需求,打造了“上银智汇+”线上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渠道、全时段、全币种跨境在线产品,涵盖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衍生品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最近,还制订了《上海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聚焦国企、优质民企、中小外贸企业等客群,打造以产品创新、配套增值为主的服务模式。

为做好内引外联,服务金融双向开放,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与70余家国际多边组织、境外主权机构、商业银行等CIBM、QFI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债券、股票、期货及大宗商品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介绍,该行先后协助新开发银行发行多边机构单笔最大金额熊猫债与最大规模5年期熊猫债,并落地全球首单人民币玉兰债、首单欧元玉兰债,以实际举措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涂宏也表示,该行依托总分行联合组成的“跨境金融一件事”专班,运用“授信派驻制、银团中心”两个模式,服务“单一窗口、油气国际板、跨境电商”三大平台建设,推出“明珠债”、外贸贷、“信保优”等六项新产品,提供“小微企业服务”、“明珠债五位一体服务”、“丝路电商/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等八项创新服务,深度参与临港新片区各项改革创新,自贸债清算量排名市场第一,成功落地了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油气跨境贸易及首单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油气跨境贸易。

同时,多家银行也积极在相关业务上发力。

近期,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完成首笔航贸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大幅节省了企业跨境结算成本;成功办理集团内首笔挂钩LPR离岸人民币套期保值交易,为企业实现在离岸市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大突破;牵头联动工银集团多家海外机构助力上海企业成功发行多笔首单玉兰债、明珠债、境外美元债和欧元债。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助力企业“走出去”十大举措》,推出“链动全球、融智融通、开放创新”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品牌。紧抓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机遇,服务自贸客群逾13万户,累计信贷投放6000亿元,实现跨境人民币交易量约4万亿元,高效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等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

而在支持科创金融方面,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介绍,浦发银行推动“5+7+X”浦科系列产品在上海分行先行先试,深度赋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同时鼓励上海分行运用科技履约贷、担保基金贷、小巨人信用贷、上市贷等特色科技金融专属信贷产品,精准覆盖科创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在上海已成立1家科技支行和7家科技特色支行。同时,积极搭建上海科创伙伴生态圈。

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表示,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1100亿元,累计服务超7500户。并重塑风险评价逻辑和风险收益平衡逻辑,专注长期与耐心资本,打造“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联合多方共建“鑫生态”,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陪伴全生命周期;通过“1+1+13+N”专营架构,设立本市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培育一批特色支行及团队,覆盖全市科技金融承载区;与百余家孵化器合作,设立“鑫孵化”基地,全力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而上海银行则围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征,上匹配其在资金流、产业链等方面需求,探索“融资+融智”、“产业+科技”的赋能式服务。针对初创企业,推出了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将企业无形资产转为有形支持;针对成长企业,推出了投贷联动、员工持股融资计划等,打通企业股债联动、公私联动服务,得到市场认可。上海银行员工持股融资计划规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目前都居于市场前列。

目前,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近3年平均复合增长率37%,在“2024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企业”中该行服务企业近6成,服务上海地区三大先导产业贷款240亿元。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持续发挥行业自治作用,发布《廉洁自律公约》等40余项行业自律规范;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银行业协会联席会议;不断深化“敬老服务”上海特色品牌,立足上海老龄化特点,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倡议书》和《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工作指引》,在全国银行业首家注册银行业敬老服务标识。

并且,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编制发布全国首份《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积极参与上海市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上海市银税互动信息服务平台”效用。截至2024年6月末,分别有61家和16家银行接入平台PC端和移动端,注册企业22.44万余家,授信企业9.06万家,授信总额度1148.25亿元,累计贷款发放382.98亿元。聚焦“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贯彻“数字上海”战略,编纂出版《数智金融探索的上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