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国气象局召开8月新闻发布会。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极端暴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致灾性强。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通报了入汛以来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据悉,中国气象局两次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分区域、分流域组织30余次工作调度,“一省一策”“一流域一策”压实责任。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国省协同工作专班。
王亚伟介绍,气象预警准确性、指向性持续增强,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指导产品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中短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全面业务化,试验开展3小时内逐10分钟更新的山洪气象风险短临预警,在17个城市试点开展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工信部启动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技术在靶向快速信息发布中的试点应用,重点针对智慧农业。
机制方面,王亚伟表示,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更加深化。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防汛重点部门的互动联动,入汛以来,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7300余条,较去年同期提升60%。开展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推动暴雨等气象灾害分段防御升级为全域防御。同时,“一省一策”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如福建的“1262”模式。今年6月9日至18日,福建出现长达10天的持续性强降水,福建省气象部门暴雨红色预警100%“命中”,平均提前86分钟。
据介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所属市县气象部门均建立直达基层的高级别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入汛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叫应”提醒各级党政领导和防汛应急主要责任人30万人次。江苏、江西等14个省先行先试,推进手机“闪信”等信息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潘莉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