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低水平内卷,行业的价格战是否有意义?

最近关于“价格”的问题此起彼伏,前段时间跟大家聊了海外车企在中国市场推出价格战的事情,最近陆续又看到各大行业品牌如火锅店、饮用水、茶饮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开展了“价格战”。“9.9一杯”、“买一送一”等话术随处可见。

怎么回事?价格战真的有用吗?算不算内卷吗?

先说说为什么要打价格战呢?

价格战常常是因为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开始"泛滥",大家都想多抢一块蛋糕,于是你降一点,我降一点,最后就演变成了价格的"自由落体"。再加上,有些"新来的"想快速打入市场,或者"大佬"们想清理一下"战场",把小玩家挤出去,价格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打了。

那么采用价格战真的有效吗?对于我们消费者真的就是“捡便宜”吗?

从正面影响来看,在行业动荡期,价格战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市场竞争手段,短期内有助于快速收获规模和市场份额。长期看甚至可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带来行业升级和成熟。

那对于我们而言,当全行业价格下降,那么可供自己选择的商品类型就更多了。

当然这个时候也不能忽视服务和质量的考察,否则以为自己“捡了便宜“,实际是摊上”麻烦“。因为长期低价竞争可能会让企业从而压缩成本,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仅仅关注低价带来的销量扩张,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不最近,有些车企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表态抵制以销量“卷周榜”,反对低水平内卷。此外啤酒业在各大主流消费品类种走出独立行情,不仅没降价,反而还涨价,成为反内卷急先锋。

为何价格战还要存在?

不得不说,对于一些行业而言,是平庸导致内卷。只有当一个产业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提升价值的时候,才会推出价格战。如果低价策略仅仅是为了短期内的市场份额而牺牲产品质量、服务水平,那么这种价格战可能就是一种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

但现实讲,只要竞争还在,价格战就会一直存在。真正利好消费者和企业的“价格战”,对应的是深层次高质量的效率竞争。企业必须同时顾及效率和价值,而不仅仅是低价,否则还是我们消费端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