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创新“三四三”工作法,叫响“桃都善治·万家如意”基层治理品牌

近年来,肥城市创新“三四三”肥城基层治理工作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以党组织架构串联起全市基层治理工作架构,将党的领导延伸到最基层、各方面。

“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现在搬出来了,住上了新房,可还是想种点地。”正忙着给自家地块浇水的村民邹波说。

走进高新区南仪仙村共享微菜园,一块块小菜园园埂整齐、错落有序。2022年,南仪仙村搬迁上楼,社区新房安全宽敞、绿化整洁漂亮、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但村民们仍旧牵挂着土地。

面对这种情况,南仪仙村党支部立足整体谋划,将南边的村集体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分配给每户村民,村民浇水、施肥...不用花一分钱。村‘两委’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南仪仙村家家户户自觉爱护小菜园,收获了蔬菜也会互相赠送。

小小菜园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的生动展现。依托基层治理党组织架构,肥城市聚焦“所社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家住老城街道拾屯社区一建家属院网格的居民欣慰地说。

近日,有居民通过“桃都善治”小程序反映,部分大货车违规绕行金轮路东通行,噪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休息。网格员李洪玉接收后,随即申请提级办理。

图片

老城街道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办公室经实地检测,立即协调公路、二中队等部门,研判解决办法,决定在此路段增设限高杆,解决大车违规通行的问题。同时“吹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去除此处的减速带,减少小型货车通行时产生的噪音。目前限高杆已完成加装,减速带已去除,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小程序界面简洁明了,我们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把需求告知本网格的网格员,十分方便。”居民们表示。

为建立健全更加规范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肥城市打造全省首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平台,推广“桃都善治”小程序,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精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我们住宅楼附近缺少早餐店,每天要早起二十多分钟买早餐,有时候孩子上学着急忙慌的。”

接收到居民在平台上反映的“河西社区附近缺少早餐店”诉求,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利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平台提取独居老人、学生家庭、周边早餐店分布及沿街商铺空房等多条信息,进行数据对碰,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以社区周边现有早餐店为圆心,画多个“15分钟可及圈”,早餐店缺口一目了然,河西社区据此在社区的西南位置引入了一家早餐店,解决了群众需求问题。市级中心对河西社区这一对碰方法进行了固化,由平台自动生成城市早餐店建设数据分析报告,为各社区提供意见参考。

智慧治理为做实做细治理单元持续“充能”。聚焦精准服务,肥城市依托平台大数据集合,汇集各类网格资源,常态化开展“双服务大走访”,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按照“整体谋划、小处入手”“长期规划、短期突破”“试点先行、全面推开”3个原则,肥城市根据数据显示,找准诉求需求,做强要素保障,做活场景应用,选取部分社区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工作。

走进河西社区康养服务站点,专门的健康教育管理区映入眼帘,这里配备了自助检测一体机,居民可在语音提示下自行完成部分健康筛查,现场测试15-30项基本项目,满足了居民对健康指标日常掌握的需求。

“我们按照市级要求,聚焦群众诉求,开展‘家医入网、医养暖心’嵌入式医疗服务,让居民就近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切实解决了居家养老难题。”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党委书记高伟表示。

助力社区资源调配,推进基层善治。聚焦六类空间打造、四类服务提升,肥城市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不断挖掘社区就业创业资源潜能。

桃园镇屯头社区普娜斯“关爱女性”就业基地集服装加工、宾馆、超市等行业为一体,致力于解决社区妇女顾家就业两难的问题。屯头社区党支部在基地创办了托管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公益岗对员工子女免费照护,员工工作期间,提供接送学生、作业辅导、免费餐点等服务,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基地吸纳就业260余人,人均月收入2600-6000元。

“我们以实现群众家门口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聚焦新形势下农民就业创业需求,成立鲁中桃源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普娜斯‘关爱女性’就业基地、盛世泰兴农业生产基地,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创新社区微业“1N1”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一条‘家门口’就业的新路。”肥城市桃园镇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王英良说。

目前,屯头社区年可带动群众就业2000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社区集体年增收20万元。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王首魁 朱孟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