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灯”名不虚传

早上海志愿者
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7月31日起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展出,展期一个月。昨天,我们在“老小孩”组织下,一行慕名来到奉贤博物馆,一睹风采。奉贤博物馆离市区较远,在游览车上,“老小孩”领队小王热心地为我们科普长信宫灯的前生今世。这尊宝物,1968年在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窦绾墓中出土,中山靖王何许人也,他有个著名的后代——《三国》中刘皇叔刘备。这盏宫灯,因其铭文有“长信”二字,得名“长信宫灯”。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是河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说这盏灯一直在全国各地旅行,只是不能周游世界,是国家规定不能出境之珍藏文物。小王还在群里发了不少有关这盏了不起的灯的介绍,世界第一环保灯,曾频繁地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还二次登上邮票。让我们心情雀跃,真想一暏为快。
图片
终于来到了奉贤博物馆,二位领队为我们安排了讲解员,帮大家戴上讲解接收器。随着小小讲解员来到了二楼特展厅,进入“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终于见到了“中华第一灯”,一位双手执灯跽坐、眉清目秀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通体鎏金,造型优美。
图片
这灯神奇之处是灯的六个部分,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都能拆卸,便于携带,也能更换部件,延长了灯具使用寿命。设计制作十分巧妙,宫女右袖口作为灯罩,身体部位中空,烟雾可随着热气流顺着右袖口进入宫女的体内,减少烟尘分散。排烟管有配合灯座底部的孔,用于增加空气流通,提高燃料的燃烧率。开合的铜片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将灯体密封,节约燃料。怪不得称为世界第一环保灯,节能环保啊!仔细观察宫女跪坐的姿势,这能增加底部面积,使灯的底座重心稳定,灯罩灯盘可以转动,弧形屏板左右推动还能调节亮度。这设计、这制作工艺,真让人叹为观止,只能说古代工匠太了不起了。
这个名为“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上,长信宫灯只是这穿越时空铺就的科技文明走廊上的一束光彩。这个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一,翰纸弘道,古代造纸印刷术;二,窑火沐光,古代瓷器制作术;三,嘉器昭明,古代青铜铸造术;四,服章致礼,古代丝绸染织术;五,峻宇巍峨,古代建筑制造术。所有的展品均是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非常值得观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观完这个展览,让人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科技文明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