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天水麻辣烫近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但话题变为“天水麻辣烫真的不火了吗”。
2.三月天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成,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6成,短短两个月时间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达76.95亿元。
3.除了天水当地的旅游热潮,分布在其他省份的甘肃麻辣烫店铺也吸引了众多食客。
4.然而,甘肃麻辣烫的流量似乎已经降温,部分店铺营业额明显下降,甚至有的店铺仅开业不到两个月便倒闭。
5.如何让爆红的城市景点或美食长久生存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各地文旅布局好好填写的开放答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再度登上微博热搜,但不同于今年三月的景象,这次的话题却是“天水麻辣烫真的不火了吗”。曾经美食界的“顶流”,为何疑似遭遇“降温”?一时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如今,社交平台里浓浓的人情味儿、热闹的人间烟火,让从前不被看到的地方或地域文化,获得了更多曝光的机会。网络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打造出下一个流量爆款。但是,潮水之后也终将趋于平静。天水亦是如此,虽然曾遇爆红,也要坦然面对这股浪潮之后的宁静。曾经爆红的甘肃麻辣烫,现在怎么样了呢?
一份麻辣烫,带火一座城
按喜好自取食材递给商家,将各式食材在滚烫的汤底中烫熟,择进盘里,再加上一大勺秘制的油泼辣子盖满。沾满了辣椒的土豆粉,裹着酱汁的蔬菜,可加汤也可以选干拌,于是便同时拥有了两碗热辣滋味......
今年三月,一碗麻辣烫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不远千里慕名奔赴甘肃天水。有数据显示,三月上旬,天水整体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成,其中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6成。直至“五一”假期结束,短短两个月时间,人口只有300万的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达76.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69%、36.52%。天水的火爆,也带动甘肃省整体提前两个月进入旅游旺季。
除了天水当地的旅游热潮,分布在其它省份,打着“正宗天水麻辣烫”招牌的店铺,前来光顾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企查查显示,包括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哈尔滨、吕梁等城市集中出现了一批“甘肃麻辣烫”新店。且根据工商登记信息,近3个月内新增的麻辣烫店铺达到600多家,其中大多为今年新开业。
天水麻辣烫走红后,封面新闻记者曾于三月的一个工作日下午四点,前往位于成都较场坝街道的一家甘肃人开的西北麻辣烫店。即使是非饭点时间,现场座无虚席,前台点餐处依旧排着不断加长的队伍,记者在领取号牌后,等待了将近两小时才正式就餐。
在等餐间隙,该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甘肃麻辣烫走红后,店铺销量激增,基本上每一位顾客都需要等待两小时左右才能就餐,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从早上七点半至凌晨两点才收工。该工作人员称:“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无论哪个时间段,顾客都挺多的。”
“现在不用排队,来了就能吃”
如今,纵观近几个月网上讨论的话题,不难发现,有关甘肃麻辣烫的讨论呈断崖式下跌。前几日,记者再一次来到了成都较场坝街道的西北麻辣烫店,距离上一次光顾恰好过去了半年时间。
与之前不同的是,记者当天于下午六点半到达店铺门口时,现场不仅没有排着当初蜿蜒了几圈的队伍,店内也仅两人正在用餐。据该店的工作人员史先生介绍,实际上从五一假期开始,他们店铺的营业额就明显下降,并且现在的顾客基本上集中于周围写字楼的上班族。
今年七月,成都一家甘肃麻辣烫现状
“最近的话,因为这个麻辣烫的热度下降了,顾客也不用排队,来了就能吃,我们每天基本上十点半才到店里,晚上十点过就可以收工了。”史先生说,现在他们也准备升级蘸料的配方,尽量再挽回一些流失的顾客。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前,该店老板曾向记者透露,他预备在成都高新区开甘肃麻辣烫的分店。但时至今日,店员史先生告诉记者,开分店的计划目前只能暂且搁置。
成都一家甘肃麻辣烫店菜单
无独有偶,视频博主“王闪闪”便是天水麻辣烫热潮中的开店者之一,但店铺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倒闭了,而她的这段经历恰好被互联网所见证。有趣的是,从装修到开业,博主一直坚持发的视频没有得到太多关注,但当她麻辣烫店铺倒闭时,该视频的流量相比以往却达到了峰值。
泼天的流量到底该怎么接?
相继遇冷的甘肃麻辣烫,难道当真是“顶流”归宿的写照?
从“陌生”的哈尔滨,到淄博烧烤,再到如今的甘肃麻辣烫,回顾过往这些在互联网上爆红的城市景点或美食,归根到底在于挖掘了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并通过互联网的宣称加以放大。而这当中,虽说各地文旅会紧跟相关的惠民政策,难免会频频出现给各地游客同质化的旅游体验。
实际上,一个地区文旅爆火带来的收益只是一时的,然而真正能带来长久福利的是后续的运营。毕竟当热度退却后,流量终究会消失,而网红经济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必然不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经济支柱,更不会是一座城市长远的发展之道。
此外,虽然目前来看,“尔滨”的热度也有所下降,但近段时间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改进技术后,在炎炎夏日仍向公众开放,可以看到黑龙江文旅为2024年冬天的备战决心,今年冬天,“尔滨”是否会再次爆火,我们拭目以待。
因此,如何不让这爆红只是昙花一现,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适应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有机会在不断迭代的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但这背后不仅是靠着打卡和热搜,更是需要各地文旅布局好好填写的开放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