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纠纷多元化解”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格局,7月30日,兴县人民法院康宁人民法庭恢复实质化运行,并设立法官工作室。
在开展的康宁人民法庭恢复实质化运行座谈会上,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康宁人民法庭及康宁派出所、司法所相关负责人和康宁镇人民调解员结合康宁镇自然风貌、人口结构和风土人情,对进一步加强联动共治,推动诉源治理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康宁镇党委书记刘小明对康宁人民法庭恢复实质化运行表示祝贺,围绕康宁人民法庭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要坚持强基导向,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为康宁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司法保障;二要与镇党委配合,严格落实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深入排查摸底,全面了解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台账,精准分类施策,做到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
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高秀忠强调,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积极探索“党建+诉源治理”、“党建+巡回审判”、“党建+普法宣传”等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二要积极对接乡镇、村委、乡村调解员、网格员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三要做实能动司法,人民法庭和法官工作室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大对婚姻家事、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基层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调解力度,着力创建“无讼村居”,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成诉讼”。
下一步,康宁人民法庭将以恢复实质化运行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依法能动履职能力,以"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模式,用心用情打好司法为民“主动战”、多元解纷“阵地战”、基层治理“协同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来源:兴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