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30日消息(记者罗世伟)7月30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九周年建设成果。央广网记者从会上获悉,成立九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由2015年的104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
广东省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罗世伟 摄)
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二批自贸区之一,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等3个片区。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九年来,制度创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集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合作成效显著。
九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等领域,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的25.75%,超过四分之一。
九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60亿美元;税收收入由2015年574亿元增长到2023年1094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量超1300亿元。
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3335亿元,同比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7.6%的外贸进出口和1/4的实际外资。
投资方面,目前区内实有企业超29万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105家投资项目520个,集聚总部企业220家;贸易方面,全面推广“两段准入”“两步申报”,扩大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扩大“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覆盖大湾区内地9市和湛江、汕头等地,开通64条航线,为企业节约物流等成本超2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全力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对港澳金融、法律、会计、工程、旅游、检测认证等服务业开放,落地全国首家港澳资独资或控股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实现粤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财通、跨境保险、跨境住房按揭等创新措施。三地民生越发往来便利,港澳建筑师、工程师等24类专业人士备案即可执业,设立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20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251家,累计入驻港澳资企业2.6万家,实际利用港澳资509亿美元,占广东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的九成以上,成为港澳投资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