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汪洋
【编者按】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程振伟。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2024年的中考已然收官,绝大多数中考生将在暑假后奔赴各个高中继续逐梦。但也有少数杭州的中考生决定通过中复的方式,为自己梦想中的高中再战一次。
中复班,如今看来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升学赛道。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学生为了考上中专,一度让中复班成为热潮。这些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变化,中复班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日,记者从杭州的中复班、各个初中了解到,今年选择中复的学生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其中有何原因?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适合复读?
详情点击>>
今年杭州中考复读生人数明显增加 中复热潮缘何再兴
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程振伟:
中考复读,个性选择中各自成长吧
学业,是有阶段性的。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考后的复读,无非是在上什么样的高中上,想再做一搏,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上一所更好的高中,比如俗称的“由优高到重高”。这里的复读,有必要和曾经的“复读”做出界定。彼时的复读,往往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寄希望于“将复读作为上中专、师范学校的跳板”,背后也反映出“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家庭通过最短时间让孩子‘吃上公粮’”的朴素愿望,甚至有由此改变命运的考量。而此时的复读,更多则意味着,“上更好的高中,进而上更好的大学”的良好设计,然而在今时今日之下,“更好的大学”内涵正在变得稀薄,“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则更加现实。
当16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成功吸引公众一次次审视“高复”的时代意义时,我们蓦然回首发现,原来“中复”承载不了所谓的时代内涵。中复更多是个体家庭或者个人选择。如今的教育资源供给、布局,已经足以承载初中生上普通高中或者走职业教育之路,大多人都能有学上。职业教育也通往康庄大道。不要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可能“条条大道通罗马”,普通高中的“优高重高”,其实没有质的区别。通过一年复读,由上一年的普高,到复读后的重高,“改变多少命运”其实很难说。不要忘了,有些同学因为智力非智力因素属于后来居上者,不复读“静待花开”,很可能会等来更大的收获。
当然了,对复读同学,毕竟是个性选择,不要带有色眼镜视之,自己也不必背负压力,复读中的一年,于漫长人生而言,只是一次小小的经历,不要给自己人生贴标签,在自己设的人生赛道中“优雅成长”即可。
说白了,如今的中复还真没多少“社会、时代背景板”。个性选择而已!走岔路,终归还是要走到大道。走路者、旁观者,互相欣赏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