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动”护平安 | 榆林公安:护航全市“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夏季行动”开展以来,榆林市公安机关结合“清爽榆林”系列活动安保工作,紧跟当前全市“夜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态势、新趋向,全方位落实“打、防、管、控、建”措施,持续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全市“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织密防控网

守护“夜经济”安全有序

数据引领精准巡。综合分析近年来夏季夜间警情和案事件,梳理夜间人员密集重点区域,立足全市夜间治安环境特点,研判易发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案事件的重点区域部位,利用大数据有效指导街面巡逻力量科学规划巡逻路线和勤务模式,确保警力部署、巡防值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行动以来,共研判夜间易发案重点区域部位240个,针对性设置必巡线141条、必到点417个,常态化部署巡逻警力953名。
图片
空地协同立体巡。持续深化“三见警”,针对夜市、广场、公园等群众夜间活动频繁区域,采取步巡盯点位、车巡盯线路、视频巡盯要点、无人机巡盯区域,全力构建“步巡+车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立体型巡防机制,提高夜间见警率和管事率,增强震慑力和控制力。行动以来,共出动巡防警力1.1万余人次、警车3800余辆次、无人机202架次,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68起,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97人。
图片
专群结合叠加巡。积极会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发动经营业主、网格员、市场和物业管理人员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与巡逻警力互为呼应,共同对夜间经济繁荣、人员密集的区域场所进行覆盖式、拉网式巡逻,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形成全民参与、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组建“夜经济”区域群防群治队伍280支1.1万余人。
图片

撑起平安伞

助力“夜经济”健康发展

起底式排查。组织警务室民辅警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开展上门走访摸排,面对面与“夜经济”经营者沟通交流。一方面,详细了解“夜经济”商户底数、经营状况、人员构成等基本信息,逐一登记形成台账,督促落实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另一方面,针对“夜经济”下矛盾纠纷相应增多的现象,结合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同步搜集商户户主、消费者和管理人员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分类引导,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行动以来,共走访“夜经济”商户3600余家,登记基础信息94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15起。
图片
针对性打击。准确把握夏季治安规律特点,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扒窃等阻碍“夜经济”健康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夜经济”场所醉酒滋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坚持快接快处、快查快办、快侦快破,形成有力震慑。行动以来,共查处破获涉“夜经济”类案件28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1名。
图片
联合式执法。主动对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及时发现、处理“夜经济”经营过程衍生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及违法行为。特别是针对“夜经济”餐饮摊位占比较大的实际,重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销售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行动以来,共联合检查“夜经济”经营场所4000余家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271处,办理涉食品安全案件4起。
图片

搭建连心桥

促进“夜经济”规范文明

优化审批管理。依法依规简化夜间大型商业活动审批程序,对申请举办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商品展销会、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接到申请后提前介入,1个工作日完成现场勘验,指导制定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建立健全各类场所“差异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和频次,杜绝“无目标”“干扰式”检查,保障合法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增强行业经营活力。
图片
净化交通环境。加强“夜经济”商圈及周边停车秩序巡查,及时消除违法停车等妨碍道路通行的违法行为以及因停车引发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针对大型商业活动,结合活动区域、运营时间,科学部署警力,采取流动巡逻与定点管控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秩序管理,为群众安全通行提供最优保障。同时依法严查严处酒驾、醉驾、夜间飙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引导驾驶人安全驾驶。行动以来,共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2.3万余起,其中酒驾475起、醉驾228起。
图片
深化宣传教育。研究分析夜间经济常见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通过发放明白纸、广播宣传、现场答疑、座谈交流等方式,向经营业主、从业人员、消费者及周边群众开展普法、反诈防骗、防火防盗等安全常识宣传,提出防范建议,降低经营风险和违法犯罪风险。专题策划夜间经济公安宣传主题,大力宣传公安机关护航夜间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和警示信息,提高经营业主和消费者安全防范能力。行动以来,共开展宣传活动37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9.4万余份,通过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200余篇。
来源:榆林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