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 征战巴黎
“这几天我很激动,全世界终于迎来奥运时刻!”陈依君感慨道,“虽然已经退役多年,但现在回想起参加奥运的经历,赛场上一幕幕画面依然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轮椅击剑运动员,击剑始终是陈依君生命里绕不开的话题。“这届巴黎奥运会上,我最关注的运动项目便是击剑了。”陈依君说。
本届巴黎奥运会击剑比赛进行重剑、花剑、佩剑三个剑种的男、女团体及个人项目的角逐,一共决出12枚金牌。中国队由东京奥运会冠军孙一文领衔、15名运动员(含替补P卡)全剑种参加奥运会。
“孙一文是我比较喜欢的运动员,本届巴黎奥运会也是她个人的第三次奥运之旅,算上里约奥运会的个人铜牌及团体银牌,孙一文已经三次登上奥运领奖台。”陈依君说。
虽然,本届奥运会上,上届奥运冠军孙一文13比14爆冷不敌日本选手无缘十六强。赛后接受采访时,孙一文表示她认为对手最后一剑并没有刺到自己,但裁判当时已经看过录像了,哪怕提出仲裁也不会再改判,“没有办法,这就是奥运会比赛的规则。”
而在当地时间27日,巴黎奥运会击剑项目在大皇宫迎来首个比赛日。江旻憓为中国香港队斩获队史首枚女重个人金牌,男佩个人金牌由韩国选手吴尚旭摘得。
事实上,东道主法国队与意大利队是击剑项目的传统强队,中国击剑目前尚处于爬坡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巴黎奥运会,中国击剑队依旧实现了“全剑种参赛”的既定目标。
自从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击剑项目从未缺席奥运赛场。从比赛开始的9天时间里,巴黎奥运会击剑项目的所有金牌将全部产生归属。“届时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击剑队摇旗呐喊,我相信,只要勇于付出、永不言败,他们终将圆梦奥运!”陈依君说。
简介:陈依君
1984年出生,马桥人。20岁时进入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开启职业击剑生涯。2012年,在第14届伦敦残奥会上,陈依君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一圆“剑尖上的骑士梦”。
奥运小知识
关于击剑,你了解多少?
击剑项目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当时盛行决斗
这种生死之争,也不失骑士风度
双方要选定助手、证人,组成仲裁
交锋前双方要举剑于眉间向对方敬礼致意
现在奥运会上的击剑项目
分为重剑、佩剑、花剑3个剑种
重剑
剑条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至多770克
剑分为直柄剑和枪柄剑两种
比赛时只准刺,不得劈打,有效部位为全身
运动员比较谨慎,重视进攻时机的选择
花剑
总长110厘米,剑身长90厘米,重量不超过500克
只能刺,不能劈打,有效部位为躯干,也就是运动员的金属背心
若运动员相互击中有效部位,则判罚主动进攻的运动员胜一剑
佩剑
既能劈又能刺,比赛中以劈中得分为多
有效部位是上身、面罩及手臂,由金属衣裹覆
双方运动员相互击中有效部位,会根据优先权进行判罚
让我们一起
为中国健儿鼓劲!
共同为中国体育加油!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