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华北雨季:强降雨更频繁了吗?

华北进入降雨集中期!接连北上的低涡,正不断激发强降雨。2023年华北特大暴雨让人记忆犹新,华北的雨季,正悄然步入一个强降雨更为频繁的新阶段了吗?
  华北雨季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从1961年以来记录来看,华北雨季的降雨量并不均衡。有11个年份,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其中历史上1963、1996、2012年这3次出现罕见暴雨洪涝年份都是因为有台风的参与,台风的加入无疑增强了暴雨的强度。不过华北雨季也有少雨的时候,雨量显著偏少的9个年份里,也有四年(1965、1980、2000以及2001年)出现了干旱事件。
  是什么左右了华北雨季的旱涝呢?关键因素是水汽,华北深处内陆,降雨最缺少常常是水汽,水汽到达的时间和强度决定了华北雨季的开始和结束,也决定了雨水的多寡。
  每年,当夏季风达到最旺盛,副热带高压也通过“三级跳”到达最北端,季风和副热带高压联手把暖湿空气传送到华北。当副热带高压越强,降雨形势就越稳定而持久,累积的雨量就会越大。
  如果此时有台风的加入,暴雨的强度就更不可小觑了。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减弱为低压后北上过程中,却仍触发了华北地区特大暴雨。因为那时副热带高压与京津冀西部的大陆高压携手构筑的“高压坝”,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将“杜苏芮”的残余势力牢牢锁定在华北黄淮区域,同时,后一个台风“卡努”仿佛一个庞大的水汽补给站,使得强降雨持续三天之久,打破了华北雨季过程降水不超过两天的惯例,超越了历史上2012年北京“7·21”及2016年“7·20”强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
  同时,燕山和太行山脉的地形抬升效应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太行山东麓的北京西部、河北中部及西南部等地,累积降水量突破了400毫米。其中河北邢台临城县的累计降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3毫米,短短三天内降下了当地两年的平均降水量。
  “杜苏芮”触发的强降雨,虽为极端个案,却非孤例。进入21世纪以来,华北,这个曾经的干旱与洪涝交织之地,破纪录的强降雨却更频繁的发生。北上型台风数量的增多、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含水量升高、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都可能增加和增强极端强降水事件。华北的雨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