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美丽村庄·娄山关社区】一所小学和一代代“红孩子”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启动,现在已是遍及我国30个省市革命老区的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品牌。”7月29日,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之一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社区,娄山关红军小学校长庹必亚向记者讲述这所小学成立的故事。
图片
娄山关红军小学
娄山关红军小学原名育英小学,成立于1929年,曾先后改名为星红小学和新红小学。2008年7月,为纪念长征中的娄山关战斗,弘扬长征精神,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娄山关红军小学在此挂牌成立。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娄山关红军小学成立以来,以‘用长征精神办现代教育’为目标,培养了毕业生600余人。”庹必亚说。
9年,培养小红军宣讲员270余名
遵义,是中国革命转折之地。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遵义战役……这里有数不尽的红色故事。
2015年,娄山关红军小学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开始组建小红军宣讲员队伍。
穿着红军服,军姿挺立,向来客介绍红军长征时在娄山关发生的英雄事迹——当上小红军宣讲员成为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
红色种子在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图片
娄山关红军小学的小红军宣讲员接受现场培训
2015年,除了组建小红军宣讲员队伍,娄山关红色德育主题馆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庹必亚告诉记者,整个展区分为“长征·娄山关”“娄山情·曾同志”“红军缘·红小”和“总校·红色发展”4个展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展品。
小红军宣讲员们不仅要讲解展厅内容,还要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红色主题演讲比赛。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
为了让小红军宣讲员们尽快熟悉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娄山关红军小学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开始,学校选拔了4名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熟悉展馆内容,能够声情并茂地、流畅地将内容说出来。”庹必亚说,学校让这4名学生以“一带三”的形式与其他学生结对,将表现优异的学生列为第二批小红军宣讲员。“队伍逐步成型之后。我们进一步从各个维度评价同学们的表现,将他们评为三星、四星、五星宣讲员,激励他们不断成长。”
图片
如今,娄山关红军小学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小红军宣讲员培养方法
经过9年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娄山关红军小学已培养小红军宣讲员270余名,其中不少已步入高中、大学校园,足迹遍布省内外。
孩子们心里的红色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如今,枝繁叶茂。
第一批小红军宣讲员,回来了
庹棪、袁钰淇、王润雪是娄山关红军小学第一批小红军宣讲员。
近日他们再次回到娄山关红军小学。
7月,庹棪结束在同济大学的第一个学年,回到遵义过暑假。袁钰淇、王润雪刚拿到高考志愿录取结果。
智能建造、财会、环境工程……3名同学的目标专业和志向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带着作为小红军宣讲员的经历和记忆。
小红军宣讲员的经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精神的滋养。
王润雪至今还记得,她负责讲解的“娄山情·曾同志”展馆的感人故事。
1956年6月,新红小学(娄山关红军小学的前身)师生听村民讲述,一名姓曾的红军战士,在娄山关战斗中负伤后,住在当地农民家中,后被地主恶霸发现并杀害。
深受触动的师生们决定寻找这名烈士的遗骸。次年清明,当时的校长葛仕福组织部分师生,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当年“曾同志”遇害的地方寻找到遗骸,并为他购置了棺木,将其安葬在娄山关南面川黔公路北侧的土台上。
“曾同志”究竟姓甚名谁,无人确定。
1966年,时任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新红农中校长的陈华强组织农中学生及民兵12人,步行前往“曾同志”的家乡习水寻找他的家属。最终在习水县朗庙公社打听到了“曾同志”家属的下落,确认了“曾同志”的名字——曾华轩。
另外,他们在宣讲过程中收获自信。
“学校里常常需要小组合作,我经常是那个代表小组上台汇报的人,这是宣讲的经历带给我的自信。”庹棪说。
“我初中时担任了学校艺术节的主持人,高中成为了校园广播站的一员。”王润雪说。
“我曾担任班级内部的活动主持,也参加过学校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我乐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袁钰淇说。
图片
小学时的袁钰淇为来客讲解展馆内容
红军小学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为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娄山关红军小学的目标不仅是办学。庹必亚对此深有体会。“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以长征精神培养根正苗红的‘红孩子’。”
自娄山关红军小学挂牌成立以来,学校以“传承长征精神,孕育红色理想”为核心办学理念,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汇川区“红色领航·汇美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红色课程、红色教材,并创新设计红色德育主题大课间,让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活动已经充分融入学校教学日常。
图片
娄山关红军小学组织编写的红色读本
“2016年,学校组织编写了《红色记忆》《红韵飘香》《红娃对着太阳唱》红色读本,在全镇范围内使用。根据‘红色领航,汇美教育’的理念,又组织编写了《红色号角》系列特色思政读本,在全区幼教、小学、初中和高中使用。”庹必亚说,
在娄山关红军小学,上午第二节课后,就是学校创新设计的红色德育主题大课间。大课间分为红色传承、红色发展、红色向往三个部分,涵盖《忆秦娥·娄山关》手势操、《红星闪闪》韵律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操等多种传红、颂红、唱红活动。
扎实开展各种红色德育活动,推进红色教育资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深度融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显著。2023年,娄山关红军小学被授予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初心不变,信念如磐。
在娄山关红军小学,一代又一代“红孩子”带着传承红色基因,走出校门,走向未来。
本网记者:熊茜雯
一审:郭秋含
二审:熊 莺 王利环
三审:李 蓓 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