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个暑假,他们都来这个村给孩子们上科普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30日讯 色彩斑斓的彩虹瓶在孩子们手中诞生,自制“小孔雀”的尾巴通过光纤的全反射散发出耀眼光芒,太阳能驱动的小风扇欢快地旋转着……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的教室里,一幕幕充满科技魅力的场景正在上演。这一切,都得益于武汉理工大学“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带来的妙趣横生的科技盛宴。

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与小学生在一起。

今年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走进襄阳市保康县的第8个年头。7月上旬,这支由13名学生志愿者与2名带队老师组成的科普小队踏上了为期一周的支教之旅。他们精心设计了涵盖科技创新、环保理念、自然探索、艺术创造与思政教育五大模块的20节精彩课程,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为保康县36名小学生点燃探索未知的火种。

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与小学生在一起。

在“磁效应与磁悬浮”课堂上,孩子们在讲师风趣幽默的讲解下探索磁学发展的辉煌历程,并亲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磁悬浮笔;在“揭秘3D图像奥秘”课程中,孩子们兴奋地戴上3D眼镜,沉浸于实践队精心准备的3D影片之中,随后亲手组装起简易投影机,将手机屏幕上的影像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每一堂课都精彩绝伦,每一次讲解都生动具体,每一场实验都妙趣横生,实践团队以实际行动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知识的种子,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与热爱。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匡啸海 黄天佑 谢小琴)

【编辑:王戎飞】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