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肝炎,守护肝脏健康

图片


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一直以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探讨肝炎的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护我们的肝脏。


上线大医生:李友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病中心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今日话题:世界肝炎日专题科普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肝炎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平时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同。


在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又常因病情迁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甲肝和戊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乙肝、丙肝与丁肝: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可到正规医院行“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测,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到疾控部门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


不与他人共用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非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多见于男性,是由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虽无传染性,但严重酗酒可能导致急性重症酒精性肝炎、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主要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据统计很多病人都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而来住院,如抗结核药、磺胺及一些化疗药物等都是很常用的伤肝的药物;中药伤肝也是不少,如生何首乌、苦杏仁、北豆根、毛冬青等大剂量使用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


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首先就是在肝脏,慢慢形成了脂肪肝。如果不重视,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

熬夜也伤肝:熬夜也伤肝,肝脏是人重要的解毒器官,23点至零晨3点是肝胆排毒后修复期,这个时间段人应该进入睡眠状态。这个时段还在熬夜,肝脏就不断输出能量,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无法实现肝排毒和滋养细胞的效果。

肝炎的病因治疗


乙型肝炎:常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控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


丙型肝炎: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如索磷布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可达到临床治愈。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肝损伤进行治疗。


酒精性肝炎:戒酒是首要任务,同时配合保肝治疗。


药物性肝炎:停用可疑药物,减轻肝脏负担,必要时给予保肝治疗。


脂肪性肝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改善脂肪肝状况。


自身免疫性肝炎: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控制免疫反应对肝脏的损害。


肝炎的监测与随访


肝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等相关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肝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图片


大 医 生 介 绍

图片

李  友  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首届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癌学组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主办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行动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福建省感染病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委员。长期从事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基础和临床。2014年师从国内外著名的中山大学吕明德教授及谢晓燕教授,学习肝脏肿瘤局部消融治疗,目前独立完成B超引导下肝脏肿瘤消融治疗500余例,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肝脏难治部位肿瘤及门脉癌栓的消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者承担国家、省、厅级课题研究3项,在SCI、CSCD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杂志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学术著作《肝病查房手册》及《丙型肝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