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的整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方呼吁共创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

来自临床、疾控、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等各方专家和代表,共同讲述了我国肝炎防治工作的探索和成绩,呼吁全社会的公众及肝炎患者积极行动起来,共创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
我国是肝病大国,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是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也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病因,因此成为肝炎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估算,我国目前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1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我国肝炎患者基数大、且负担重,病毒性肝炎的整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后,肝炎病毒会逐步导致肝纤维化的产生,而长期纤维化会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成原发性肝细胞癌。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长孙新华介绍,随着我国不断推动政策和立法、制定和更新防治指南与共识、加速创新药物上市、诊疗技术的革新、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等创新模式,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在逐步下降。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国在肝炎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已具备消除肝炎的条件。
由于肝炎感染者基数大、疾病负担沉重等因素,我国肝炎防治仍然任重道远,“筛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仍是肝炎防治路上的三大“拦路虎”。肝炎的防治之路,需要各方力量并肩作战、携手同行。为尽早消除肝炎危害,多地陆续启动了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项目试点,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建立了“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应管尽管”的一体化协作机制。
尽早诊断是病毒性肝炎规范治疗的前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强调,乙肝患者接受筛查后要及时“应诊尽诊”,目前随着乙肝病毒学检测技术不断更新,通过灵敏度更高的(乙肝病毒)DNA检测方法,可以诊断出一些低病毒载量的人群,这对后续扩大治疗非常有帮助。同时,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不断提高,也促使了更多乙肝患者接受治疗。目前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无论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均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随着治疗理念的升级,乙肝治疗的关口还在不断前移,并逐渐向“全治”策略努力,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乙肝治疗的覆盖率,帮助更多人减少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随着丙肝治疗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泛基因时代,绝大多数丙肝患者仅需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就能获得病毒学治愈。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牵头的丙肝病例随访管理合作项目,对既往感染但未治愈的人群进行追访,让应治未治的患者尽早启动治疗,减少疾病进展风险。项目已开展到了第三期,覆盖了全国21省的近130个县区,累计帮助约6万例既往报告的丙肝患者接受了治疗。 
公益组织在公众教育和患者互助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乙肝患者组织、益友互助公益负责人成卓呼吁道,希望公益组织成为消除肝炎的“第二战场”,近十年来,益友互助公益专注于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和互助,致力于帮助社会大众提高疾病认知,减少对乙肝的误解与歧视,并通过建立患者互助群,希望帮更多感染者走出人生低谷。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高风险人群主动参与筛查义诊、感染群体重视自我管理都至关重要。世界肝炎日将至,为帮助公众和丙肝患者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吉利德科学携手金域医学,计划在全国多地医院举行丙肝筛查和义诊宣教活动,丙肝筛查会提供丙肝抗体筛查、以及进一步的RNA检测等一系列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及患者可前往就近的医院参与。 
世界肝炎日每年只有一次,但消除肝炎危害的脚步时刻不能停歇。目前,我国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所需的技术、药物和社会条件均已具备,且长期治疗费用可负担。当下,我们需要社会各界携手积极行动起来,向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迈进,共创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