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新书10种 | 新书早知道

图片


01

产业革命

📖

The Commercial Press

图片

[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宋晓东 译


《产业革命》是历史学家将英国向机器经济彻底转型的过程历史化的第一次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尝试。


《产业革命》一书是在阿诺德·汤因比去世后,由他在牛津大学的朋友和学生,根据他生前留下的笔记和所做的演讲,整理出版的。


在这本书里,汤因比以1760年为起点,从人口、农业、制造业、商业、社会各阶层的变化等各个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著作的概要、目的和特点,探讨重商主义体制与经济发展理论、地租和工资学说、工人阶级的未来等重要话题。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英国19世纪的著名经济史学家,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汤因比的叔父。



02

英格兰宪政史

📖

The Commercial Press

[英]梅特兰 著

李红梅 译

ISBN:978-7-100-23592-1


研究英国宪法和宪政史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是梅特兰1887—1888年在剑桥大学的讲义,由H.A.L.菲舍尔整理后于1908年首次出版。


本书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涉及宪法、不动产法、封建主义、刑法、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财政税收,等等。如果说戴雪的《英宪精义》为我们揭示了英国宪政当中的基本原则、基本状况是什么的话,那么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原则、这些状况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梅特兰(1850—1906),英国著名法学家、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末日裁判书及其他》《爱德华一世前的英国法制史》等。



03

人类学在中国:从过去寻找未来

📖

The Commercial Press


图片

王铭铭 著

ISBN:978-7-100-23570-9


本书汇集了作者王铭铭近二十年来以学术史为主题所做的文章和演讲,以期为“人类学中国化”这一命题提供回顾与展望的新角度,整体性地展现一位人类学学者探寻既有本土特色又有世界视野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涵盖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民族学、中国西方论等。著有《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心与物游》等。




04

春秋与孔子的历史世界

📖

The Commercial Press


图片

郭晓东 主编

ISBN:978-7-100-23481-8

春秋史韵,悟孔子智慧,经典启迪今人。


本书聚焦于“春秋”与“孔子”,从文献、历史、哲学、政治、考古等多学科多角度切入,立体呈现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状况,带领读者相对直观地进入到“春秋”的历史世界,从而对中华文明有一更为深刻的理解。

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经学与宋明理学。




05

简明分析哲学导论

📖

The Commercial Press

[英]毕明安 著

陈龙 译


带领读者跟随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斯泰宾的脚步,感受思想的魅力!


分析哲学究竟是什么?分析哲学有何长处?分析哲学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所谓鸿沟还存在吗?作为分析哲学奠基者之一的女哲学家是谁?分析哲学家们如何处理语言、逻辑和数学问题?本书是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中的一部,以轻松幽默的笔触介绍了分析哲学的主要问题及其思想背景,对分析哲学的性质给出了精彩阐述。


毕明安(Michael Beaney),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分析哲学史”首席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思想研究、创造性思维研究等。




06

纳粹德国的法与不法

📖

The Commercial Press


图片

高仰光 著

ISBN:978-7-100-23450-4

展现纳粹德国法律史全貌,认识纳粹法律的非正义性质,了解人类法治历史上的深刻教训。


第三帝国运用高度的理性批判魏玛时代树立的现代法治精神,无限放大民族共同体和政治国家的象征性意义、压缩公民个体的权利与私人空间,创制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时代都只能被定性为“不法”的极权统治秩序……直到纳粹主义被彻底清算之后,这些领域才部分地按照魏玛宪法的“应有之义”重加塑造。本书力图呈现纳粹德国利用法律和法律人改造社会的全景,引发人们对于现代法治自身脆弱性的深入思考:“法”与“不法”之间或许只有半步之遥。


高仰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教研室副教授,长期从事欧洲法律史的研究。




07

丝路食语:从丝绸之路走来的食材

📖

The Commercial Press


图片

徐龙 著

ISBN:978-7-100-23917-2


了解古老的“丝绸之路”,破解前所未知的食材密码,寻找改变饮食生活的世界根源。


本书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对比融合,以“史前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列举了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 161 种食材,考察了其历史起源、传入时间和路径、接受程度,以及在现今餐饮业中的使用方式。既能激起读者对美食的遐想,又能循着历史与科学,重构出独特的饮食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