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7月25日,99家中央部门陆续向社会“晒”出2023年度部门决算“账本”。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支出花了多少钱,花得好不好?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等9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外部监督的机制性安排。
决算反映的是部门相应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是综合性年度“账本”。决算公开,是中央部门主动向社会“晒账本”“亮业绩”的重要窗口。“晒账本”是为了管好政府“钱袋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经过持续多年的“晒账本”措施,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做法。自2011年中央部门首“晒”收支账本以来,中央部门“晒决算账本”是一年一度的固定动作。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14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14年来,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逐步扩大,公开内容不断丰富、细化,由最初的2张表格增加到现在的9张表格,同时公开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支出,还公开了“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项目绩效、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等信息。“账本”越“晒”越细,这是增强财政透明度,构建规范透明预算制度的重要环节,将促进政府支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也将为地方部门决算公开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年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在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2016年以来,在全面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基础上,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逐步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持续推进绩效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增长到716个,比上年增加17个。持续加大部门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增加决算公开内容,扩大绩效评价信息公开范围,一方面,能更加充分地展示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及时反映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更加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特别是通过项目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可以让相关单位更好地发现自身绩效管理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近年来,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中央部门“账本”晒得越来越细,查阅也更加便捷。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除了发布在各部门官方网站外,公众还可以通过登录财政部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专栏集中查阅。
中央政府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将预决算公开作为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利器,不断提高公开工作的规范性、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无疑可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让宝贵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