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益童向未来社会实践队到关岭开展“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7月14日至22日,贵州大学益童向未来社会实践队到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简庄村开展“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未成年人送上了别样的暑期关怀。

图片

实践队分为四个小组深入简庄村实地调研,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地留守未成年人现状与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特点。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团队推出“大手牵小手”活动方式,以积分奖励方式鼓励留守未成年人参与活动,切实感受到关爱与守护,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引领、从行动上影响。

坚持“1+2+3+5+8+n”模式 创新内容重点突出

益童向未来社会实践队历经三年探索,打造以“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为核心,线上+线下及好青年助力好少年两条路径,“团队+村委会(或学校)+活动”三元融合模式;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地调研、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健康、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八大模块实践模式;团队成员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活动中以创新的思维,多形式开展各大板块的活动,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团队精心设计并开展五育并举重点突出的活动,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的同时,重点开展留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教育、美育素养培育活动,精准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育人有高度 五育并举促成长

思想引领,坚定信念。实践队开展以“故事颂精神,奋进建新功”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课本剧展演。通过对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再现,让同学们领略先烈们的卓越智慧和坚定信念,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击鼓传花”与“爱国人物飞花令”互动游戏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不仅增加了对新中国历史和爱国人物的了解,更在互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图片

以科启智,点亮未来。实践队开展“科创筑梦益童向未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认识科学和科技创新的力量和重要性。中国空间站、贵州天眼FAST、C919国产大飞机等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开拓了孩子们视野;在团队精心设计打造的“简庄问天实验舱”“简庄梦天实验舱”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亲身参与科学实验,走进细胞的微世界,感受生命科学带来的乐趣,探索紫甘蓝变色的奥秘,领悟气压的奥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活动中穿插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趣味知识微课堂”打造属于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知识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搭建了课后辅导讨论组,线上助力学习问题疑难解答。国家资助政策的系统宣讲则让孩子们了解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以体为先,身心并重。通过“水到渠成”“篮球保龄球”“马莲花开”“听数抱团”等趣味体育活动,让实践队与儿童们在团队合作的比赛中增加了解,培养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此外,实践队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以“探索内心 童心感恩”为主题,开展“缩圆圈”“插秧比赛”“大海捞字”“心灵剧场”、主题感悟明信片撰写与赠送等团体心理活动,鼓励孩子们正视自我心理状态、学会发泄情绪,换位思考、感恩他人。

启迪美感,润泽心灵。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民族特色图案剪纸活动,让孩子们关注自身民族文化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拇指琴“音乐之声”活动,用音乐治愈心灵,在给孩子们讲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后,教孩子们演奏一些优美的歌曲;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向小朋友们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拓染悠久的历史,同时带小朋友们进行实操,帮助小朋友们切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和美,提升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力;“流光溢彩,扇面生辉”,漆扇制作活动,非遗漆扇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从选择合适的扇面到涂抹漆料,每一步都充满新奇与挑战。“我和我的祖国”百米长卷绘画中,融入德育与美育,激发孩子爱国爱家情怀,提升自我审美意识。

劳动之美,生活之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实践队充分结合环保与生态美,设计了文明生活主题模块。通过垃圾分类、垃圾入篓、随手一“拾”、“自己动手”等活动,让儿童们树立劳动让生态更美的意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九日时光,情深意长,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共筑温暖记忆。这次短暂而深刻的相聚,不仅铸就了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更为30余名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希望之窗。愿这份爱心与关怀如同接力棒,持续传递,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带来无尽的希望与温暖。

来源:贵州大学益童向未来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