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五老”工作室、开设关爱大讲堂、让关爱走进农村和社区......近两年来,北京市怀柔区关工委通过薪火相传,扛牢了红色育人的政治责任,扮演了党和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助手角色,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好班子强根基 制定规章保秩序
近年来,怀柔区关工委按照“党建带关建”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镇乡、街道、区直有关单位关工委班子建设,并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完整的关工委组织体系。目前,全区2个街道14个镇乡均成立了由组织部部长或副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参与的领导班子,同时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各社区、村庄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建立了关工组织。
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之后,怀柔区关工委先后制定下发了《怀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怀柔区关工委工作规则》《怀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怀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志愿服务队队员补助发放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工作品牌评选工作的通知》等一批规章制度。正是有了这些“党建带关建”的制度保障,才使全区的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并形成一批规范化管理的典型。
建好队伍聚人气 吸纳“五老”广参与
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是怀柔区关工委的首要任务。按照个人自愿、组织推荐的原则,目前,全区已选拔367名“五老”同志,组建起区级“五老”志愿服务总队。
随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了七支志愿服务分队。即:革命传统教育志愿服务队、优秀文化教育志愿服务队、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法治教育志愿服务队、科普教育志愿服务队、社区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并根据每个“五老”同志的特点和专长,将选拔上来的367名“五老”同志分别分配到七支队伍之中,由此一来,既调动了每支服务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每个“五老”同志的积极性,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队到人。
如今,全区“五老”志愿者已经成为怀柔关工委工作的一支主力军和生力军,并涌现出了姚雪华、穆福全、彭兴江、宋学淑、孟庆香那样的一批“五老”志愿者,他们以“政治强、专业精、服务好”的姿态展现了“五老”风采。
红色教育基地、“五老”工作室等载体,也已成为“五老”同志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有的“五老”志愿者经常深入基地,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指导;有的则扎根工作室,为青少年讲党史,教手工,习书法,做好传帮带。2023年,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和“五老”工作室共开展各类关爱青少年活动850余场,先后为2万多名青少年提供了服务。
各街道镇乡、区直有关单位及社区村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五老”队伍。目前,全区已有500多名老同志活跃在各基层单位。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全区近百名“五老”志愿者发挥独特优势,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建好阵地增载体 依托平台添活力
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效发挥“五老”同志作用中,怀柔区关工委还建立了两个层面的平台及阵地,一是在区级层面,先后培育挂牌了20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在社区和村庄层面,培育挂牌了36个“五老”工作室。这些基地和“五老”工作室根据资源优势和“五老”同志的特点,各具特色,同时也在关爱未成年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建设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怀柔区关工委每年都会按照市关工委的要求,结合怀柔具体实际,安排系列活动。活动中,关工委注重把握“紧扣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要求;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考虑孩子们的需求和‘五老’同志的优势;注重与街道、镇乡、社区和区直机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打好总体战。
在活动安排上,他们力图常抓不懈,形成品牌。如“传承优秀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但近年来,区关工委仍坚持每年与镇乡一起组织开展“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的宣讲及表彰活动,并围绕这个品牌活动,组织广大“五老”同志深入镇乡、社区、村庄,有力地促进了优秀家风的传承和区域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
区关工委还联合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渤海镇关工委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传承优秀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暨渤海新时代“好家庭好少年”主题活动,对“好家庭”“好少年”事迹进行推介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利用暑期时间,开展“传承优秀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暑期亲子活动。月亮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教”家风家教分享活动,区妇联打造了“好爸妈大课堂”品牌活动,龙山街道南华园一区“五老”工作室开展了倡导“好家风好习惯”系列活动。据统计,仅2023年,全区各级关工委就开展“传承优秀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15场,有23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怀柔区关工委社区心理志愿服务队的“五老”同志发挥心理咨询的专业优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泉河街道组建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兴趣小组,汤河口镇组织“五老”开展了困境青少年帮扶。所有这些,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帮助。
针对当下离婚率走高、单亲家庭子女增多的社会现象,怀柔区关工委拟与区妇联、区民政局关工委一道,共同探索建立婚姻家庭“五老”工作室的必要性,让“五老”队员走进民政局,对新婚夫妇和离婚夫妇进行现场咨询与指导,倡导“结婚对家庭负责”“离婚对孩子负责”的正确婚姻观。把关爱未成年人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与家庭,通过积极的正面疏导与指导,使一些濒临破碎的婚姻重归于好,还给了孩子一个利于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目前,怀柔区关工委的一些工作模式、创新做法、工作亮点,已得到了市关工委领导的首肯,并涌现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王宝琴、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宋学淑等先进“五老”典型。他们敬业担当、挥洒余热,成为广大“五老”同志学习的楷模。如今,全区广大“五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革命意志不衰、工作热情不减,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继续默默耕耘,彰显了家国情怀,展现了初心永在。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怀柔区关工委在关爱工作的宣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融媒体+自媒体”的宣传形式,他们在区内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广大“五老”同志在向国家级、市级媒体投稿的同时,在自媒体账号扩大关工委活动的宣传,以增加关爱活动的社会知晓率。
2023年,怀柔区关工委共向中国关工委“五老情”、北京市关工委及社会新闻媒体投稿80余篇,被采用67篇。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及做法还被《中国老年报》《精神文明报》、农民日报客户端、北京社区报、劳动午报等主流媒体采用。怀柔区关工委撰写的《以首善标准共育时代新人》的体会文章,还在《中国火炬》杂志社上发表。“五老”志愿者谢燕生的作品《志愿军的三个第一我们应当铭记》在中国火炬全国关心下一代融媒体火炬榜荣获“全网点赞二十佳”之一。
下一步,怀柔区关工委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五老”工作室为载体,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爱党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