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听申遗顾问讲述背后故事

AI划重点 · 全文约3562字,阅读需11分钟

1.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城市。

2.陈寿田,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顾问,讲述申遗背后的精彩故事,强调北京中轴线见证价值和典范价值。

3.北京中轴线由15处核心遗产构成,包括故宫、天坛等世界遗产,以及万宁桥等运河遗产要素。

4.为此,北京市投入大量资源,改善保护状况,出台多项法律法规,让中轴线保护有法可依。

5.除此之外,陈寿田还担任宁夏西夏陵、江西景德镇御窑等申遗项目的顾问,浙江省内有上山文化遗址群计划申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余雯雯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维沙尔·夏尔玛的一记落槌,“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上昨天新增的两项:中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60项,北京以8项世界遗产,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城市。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顾问、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寿田,听他讲述申遗背后的精彩故事。

图片

审议现场

7.8公里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长7.8千米,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

图片

北京中轴线全景图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自北向南,由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永定门,以及对称布局于东西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15处核心遗产构成,是统领北京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

可以说,北京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支撑着北京城市发展的骨架,决定了北京的城市发展走向。

图片

北京中轴线全景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坐落于永定河冲积平原上,北面是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坡,东临渤海,南接华北大平原,从地理上看,长城以北是游牧和游猎文化区,以南是农耕文化区,北京位于三种文化的交汇点。则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作为都城的北京,始建于元朝,元大都城的设计者刘秉忠在兼收儒、释、道三家之长的前提下,以儒家政治学说为主体,规划出了新都城的理想模式。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营造国都的规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北京就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两侧的布局、城市功能延伸,都与中轴线有关。从750多年前元大都的选址规划,到明代的扩展与清代的完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变,北京中轴线一路继承发展,不断生长。

图片

元明清北京城廓格局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无论后来的朝代中,都城的结构如何变化,这条贯穿南北笔直的城市中轴线,始终没有改变。但在那个还没有航拍技术的年代,人们并不能看到城市中轴线的具体模样。

直到1900年,法国人普雷森特等人,在今天的北海公园,将一只热气球升上天空,并在空中拍摄了12张影像,人们第一次看见了那条国之轴线。

图片

丹麦摄影师瓦德马尔·蒂格森于1900年站在景山上由南向北拍摄的北中轴。其时,地安门已被毁。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陈寿田认为,北京中轴线打动国际申遗专家们最主要的价值是见证价值和典范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均衡,组织有序,表达了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为中华文明构建理想秩序’的文化传统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也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北京中轴线继承了以往都城中轴线的基本格局,并以更大的规模、对礼仪祭祀的强调、更加严整有序的建筑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格局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图片

元大都历史地图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图片

现状卫星图描绘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15处核心遗产,两个宝藏景观位请收好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代古都中轴线的集大成者。

这条从钟鼓楼到永定门的中轴线,是北京旧城的核心区域。自北向南,串联起15处核心遗产——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永定门,以及对称布局于东西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

图片

北京中轴线与城市边界及重要建筑群关系图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在这条线上,最为集中地承载与展示着北京的历史文脉,既有辉煌庄严的皇家建筑,又有不少重要的现当代建筑,以及大量市井烟火气的民居街坊、历史街道等,很多地方都是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打卡点。

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给大家推荐两个宝藏景观位,最适合登高远眺中轴线。

第一个位置,位于北京景山公园之巅的万春亭,市民游客可以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故宫、远眺北京中轴线。

图片

从景山万春亭向南望去的宫殿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景山上望去,可以看到紫禁城的核心建筑沿着中轴线依次位列,两边的建筑按中轴对称。能清晰地感知到北京中轴线的真实存在,而景山本身,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片

景山景区地图 图片来源:爱世界遗产

图片

景山中轴线观景打卡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景山公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寿皇殿,近两年才开放,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也是皇家祭祀祖先之处,陈设有帝后御影,体现了皇家祭祀礼乐、敬祖和孝道文化。

图片

寿皇殿碑亭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另一处登高远眺北京中轴线的推荐地,是北京钟鼓楼,位于中轴线的最北端。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

鼓楼中有二十四面鼓和一个主鼓,其中二十四面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钟楼底下的扩音器将敲钟的声音扩散到了北京城的角角落落。北京中轴线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

图片

钟楼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图片

鼓楼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

按一步80厘米计算,在中轴线上走一个来回,大概是近20000步。如今,很多年轻人把这条中轴线当作是City walk路线,在这里徒步、骑行等。

2023年3月8日,北京西城区文旅局还发布上线了首条数字中轴线文化探访线路。项目共设计七个打卡体验点,包括钟鼓楼前、万宁古桥、澄清上闸、什刹前海、火神灵阁、皇城北门和紫禁之巅,形成“七星连珠”之势,为人们呈现一幅连珠成串的数字文化长卷,市民游客可以通过自动导航定位,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

陈寿田说,或许在普通游客眼里的北京中轴线,仅仅是一条沿途由各种古建筑组成的文化风景线路,但在全体申遗工作者心里,它是一个值得写满一千多页A4纸材料,向全世界展示和推介的中华文化瑰宝。

概念最早由梁思成提出,申遗过程历时12年

北京中轴线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51年明确提出的。他的定义是“中国古代大建筑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盛赞北京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认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不过正式开始申报世界遗产,是2012年启动的——

2012年,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到2016、2017年,北京市开始实质性推动申遗工作。

十二年的时间,北京市用了大量时间来发掘遗产价值内涵,改善保护状况,并专门出台多项法律法规,让中轴线保护有法可依。2020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印发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7月-2023年6月)》,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办聘请的顾问,陈寿田在申遗进入冲刺阶段时加入到申遗团队。

2023年4月13日,在接受顾问聘书的当天,陈寿田就给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全体成员做了《世界遗产规则与申遗策略》讲座,并正式开始参与中轴线申遗的具体工作。

陈寿田告诉潮新闻记者,申遗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市、区以及各部门协同,借助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陈寿田说,自己虽然是临时帮工,也经常参加申遗办的“夜间例会”。有好几次都是开到次日凌晨才结束。任何一个申遗项目的过程都或多或少会遇到困难。

“如何让北京中轴线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世界遗产专家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陈寿田说,北京中轴线主要由15处核心遗产构成,其中的故宫博物院、天坛已经是世界遗产了,万宁桥又是世界遗产运河的遗产要素。所以,要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可申遗文本中描述的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困难比较大。最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还是书面认可15处遗产点都列为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评估结论也给了最高档——A档,建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陈寿田认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意味着北京中轴线遗产所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了世界公认,文化遗产保护的北京经验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刷新了此前创下的“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世界纪录,从7处增至8处。其他7处分别是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

上山文化遗址群,浙江正在计划申遗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后,我国还有哪些项目正在申遗?浙江省内有没有计划申遗的项目?

陈寿田说,近两年,除了北京中轴线外,他也担任了宁夏西夏陵、江西景德镇御窑、安徽凌家滩、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等申遗项目的顾问。

其中的上山文化遗址群,是浙江省内目前正在计划申遗的项目。

上山文化遗址群,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以南,分布于四个地级市的8个县(市、区)内, 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址。2000年11月开始,考古学家在浙江浦江县陆续发掘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上山遗址考古发现举世瞩目。

陈寿田透露,上山文化遗址群的申遗工作已经列入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这项遗产是跨地区联合申报的系列遗产,涉及到涉及到金华、绍兴、衢州、台州等四个地级市八个县(市、区),浦江县为牵头单位。目前各项申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