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的目的就是不想看到家乡一直黄沙漫天,我要让它变成绿色。”这是甘肃省民勤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刚从事林草工作时立下的誓言。
姜莉玲坚守在治沙一线 吴苗 摄
姜莉玲刚上班时遇到的第一个考验便是育苗。正当她翻阅资料做足充分准备大干一场时,身体却开始不断“找茬”。由于长期接触农药,导致全身过敏,还落下了习惯性过敏的病根。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打算找单位领导为她调整岗位,她却坚定地告诉父亲,“我回来的目的就是不想看到家乡一直黄沙漫天,我要让它变成绿色”。那一刻,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
姜莉玲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儿时的她,记忆中都是“大风一起不见天”“一茬庄稼种三遍”的场景,印象最深刻的是1993年“5.5”风暴,这些风沙弥漫的景象都永远地定格在她脑海深处。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乡的环境。
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当年,姜莉玲毅然报考了甘肃省林业学校。大学毕业后,她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乡,加入战风沙斗荒漠的林业大军,一干就是26年。
春天的薄雾里,她的出发伴随着万物的生机;盛夏的骄阳中,她的奔走融入大自然的翠绿;深秋的落叶声,是她脚下奏鸣的收获旋律;寒冬的踏雪行,是她用足迹绘成的水墨丹青。
在民勤县林业系统,提起姜莉玲,大家都说她吃苦能干,是“拼命三郎”。她自己也说,工作起来像着了迷一样,顾不上想其他事了。
26年与风沙斗智斗勇,姜莉玲和同事们积极探索科技治沙新路径,先后建成了500亩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研究出了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尼龙网沙障等13种治沙技术的适用区域和治理效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是因为有姜莉玲这样吃苦耐劳的“林业人”,年复一年地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才使“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变为现实。截至去年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民勤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范例奖”等荣誉。
编辑:周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