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总理莫迪在出访俄罗斯后,西方国家对莫迪访俄的“象征意义和时机”表示失望。
2.然而,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东盟会议上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时,表示“稳定两国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我们应以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处理当前问题”。
3.中印关系近年来不冷不热,印度在边境问题后切断大部分中印贸易来往,对中国企业采取强硬态度。
4.与此同时,印度在处理美印关系时,也需谨慎应对,避免得罪美国。
5.目前,印度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左右逢源”的策略,既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又与西方国家保持接触。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印度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国家,它与中国、俄罗斯同为“上合”和“金砖”组织成员,说它与中俄走得近吧,它又是美国组建的“四方安全对话”和“印太经济框架”成员。而且,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不仅没有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还不理会西方制裁,大量从俄罗斯引进打折原油,说它是对抗西方吧,印度又将引进的原油加工后,卖给了欧洲,等于是帮西方解了燃眉之急。所以,印度是一个让人猜不透的国家,似乎一直处于“摇摆”之中。最近,就又开始了。
据参考消息报道,印度总理莫迪本月上旬出访俄罗斯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表示,对莫迪访俄的“象征意义和时机”感到失望。近日,印度对美国做出了强硬回应,称在外交关系的多极世界中,所有国家都有“选择的自由”。与此同时,在东盟会议上,印度外长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时,还特别表示“稳定两国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我们应以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处理当前问题“。对此,我们聊三个话题。
第一个,印度仍在踩“跷跷板”。
印度这种外交方式,实际上并不好给它定位。负面一点说,它是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但如果正面一点说,它这是展现了“独立”外交的特色,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而不像美国有些盟友那样,根本连自己的外交权都没有,只能听美国摆布,只能盲目追随。
实际上,我们还发现,就在出访俄罗斯之前,莫迪还应西方国家邀请,出席了在意大利举行的 G7 领导人峰会,而且合影时还站在了“C 位”。但恐怕美国也没想到,仅仅十几天之后,莫迪就飞到了莫斯科,与普京拥抱了,而且这不仅是他连任后的首次正式外访,还是俄乌冲突后第一次出访俄罗斯,也就难怪西方称“象征意义”不好,因为西方正设法在国际社会孤立俄罗斯。
这也表明,印度在与西方接触的同时,也不希望冷落了俄罗斯,毕竟两国从苏联时期关系就很稳定,而且印军大部分装备,都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而引进俄罗斯打折石油,也确实让新德里赚了不少。而与西方接触,则能在克什米尔问题、“入常”问题上得到支持,印度也就愿意两边“摇摆”了。
第二个,中印关系不冷不热,印度先忍不住了。
中印关系这几年,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确实是“不冷不热”。特别是 2020 年 6 月两国在边境出现冲突后,印度借助新冠疫情,切断了大部分中印之间的贸易来往,而且对在印投资的中企,动不动就抓人查账,弄得营商环境极为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中资和中企开始从印度撤出,这对莫迪提出的提升“印度制造”国策的执行,实际上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印度需要的资金走了,而且很多中国零部件或原材料被印度挡在国门之外,也让不少印度企业面临倒闭,因为日本或欧美产品,根本替代不了中国货;另一方面,印度劳动力虽然多,但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不是熟练的产业工人,中国这样的“老师”都撤走后,谁会来教印度?也正因为如此,当年流往印度的一些代工企业,如今又开始往中国回流。
而且,连美国和欧洲都不敢轻言放弃中国市场,印度不仅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更多合作机会,而且两国还是邻国,对印度来说更为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刻意减少与中国的合作,实际上是在打击自己。苏杰生在此次表态中,说出“使命感”和“紧迫感”这样的关键词,也表明印度高层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不能因一个边境问题,就完全否定中印关系,这样做对印度更为不利。
第三个,印度也不敢得罪美国。
实际上,莫迪政府有可能要面临一个尴尬问题,因为从美国大选目前态势来看,特朗普很有可能再次上台,2020 年大选时,莫迪访美还在为特朗普站台,但拜登胜选后,莫迪却第一时间向拜登发出了祝贺,最近几年,双方关系也处理得不错。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特朗普重返,会如何看莫迪,如何看美印关系,莫迪又如何向特朗普发出祝贺,恐怕都是比较难的事情。问题是,在目前国际环境下,印度还不能轻易得罪美国,不然就没法“左右逢源”了。还有三个多月,美国大选就要投票了,如果特朗普真的当选,我们看看“莫迪老仙”届时如何向他伸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