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新闻评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系列新闻评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第五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是艰巨,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发展处副处长 代建明认为:回顾历史发展进程,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我们一方面必须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向开放要活力,善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代建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外开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决定》释放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突出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明确全面开放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进而努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些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是我国积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战略举措,也是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的主动作为。

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如一保持高位推动,在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方面不断展现内蒙古的新作为。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推进,以及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质量的大幅提升,我区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为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区该如何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代建明认为:

代建明我们要抢抓机遇,凝聚共识,把《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破立结合,破除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统领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区整体为一盘棋,整体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整体推进我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要以自治区层面的统筹谋划,通篇布局,强力推动为指引,以全区经济规模做大、产业提质升级为根基,以高效、便捷口岸平台为载体,以口岸和腹地互动协调、联动发展为纽带,以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支撑,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构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格局,将我区横跨“三北”、外接俄蒙的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代建明认为,对内蒙古而言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积蓄动能、攒足后劲、推动发展。

代建明: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口岸上,要在我区腹地推动形成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沿边地区产业链向腹地延伸发展,建设口岸进出口加工“飞地经济”。不能仅仅关注经贸领域,要实施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吸引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要素,借鉴和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深化和拓展资金、人才、科技、文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完善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使商品、要素等领域开放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发展和积聚我区发展新动能。   

我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目光既要向外看,更要向内看,要树立“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的观念,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内外联动,为国内其他省区通过内蒙古走向周边国家、周边国家通过内蒙古更好进入我国市场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发挥沿边地区促进“双循环”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更多元的合作领域、更包容的发展理念,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枢纽。

记者:张玉纯、孙雪梅        
编辑:敖   琳

审核:赵   婧

监制:和   岩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奔腾融媒 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点亮“在看”,与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