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州市审计局_审计信息】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之际,齐河县审计局勇立潮头,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创新性地采用“双主审+专家顾问”的审计模式,在自然资源领域审计工作中开辟了新路径,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双主审协同作战,确保审计全面深入
齐河县审计局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因此,在审计组中特别设置了双主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负责从宏观层面把握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效益性;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审则专注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管理情况,确保审计深度触及生态环保的核心领域。两位主审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共同构建起一张全面覆盖、深入细致的审计网络,为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家顾问智囊团,提升审计专业权威
为了应对自然资源审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政策疑惑,齐河县审计局积极引入行业内的专家作为顾问团队。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如工程造价、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审计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政策解读。在专家的指导下,审计团队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建议,从而大大提升了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审计监管合力
自然资源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协同作战、信息共享。为此,齐河县审计局积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共同分析审计数据等方式,审计团队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掌握最新情况,确保审计项目能够精准对接政策要求。同时,跨部门联动还促进了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大数据智能分析,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准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齐河县审计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自然资源审计大数据平台,审计团队能够整合多源异构数据资源,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还能够快速识别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潜在风险点和问题线索,为审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审计整改闭环管理,确保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制度完善。因此,齐河县审计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整改闭环管理机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团队会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并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审计团队还会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通过这一机制,审计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为推动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齐河县审计局以“双主审+专家顾问”模式为引领,不断创新自然资源审计方式方法,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审计改革、提升审计效能,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审计智慧和力量。(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