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美防空司令部突然拉响警报,宣称侦察到两架中国轰-6轰炸机和两架俄罗斯图-95“熊”式轰炸机,出现在阿拉斯加的防空识别区附近。随即美军的F-35隐形战斗机,F-16战斗机起飞,加拿大空军的CF-18战斗机也迅速升空,,一共至少六架战机升空对中俄轰炸机编队进行拦截。
根据俄方的消息,此次中俄轰炸机编队现身阿拉斯加是在进行联合巡航,两国轰炸机飞越楚科奇海、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海域,持续飞行五个多小时。期间,俄军的苏-35S和苏-30SM战机全程护航。
五角大楼事后表示,这次巡航是中国轰-6轰炸机首次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但并没有进入美国领空,所以并未被视为威胁。
但美媒对此却颇有微词,认为这是中国向美国本土投射力量的一次重要尝试。实际上,从美方发布的示意图中也能看出,这些中俄轰炸机已经非常接近阿拉斯加沿岸,整个阿拉斯加都到了中国轰-6的打击范围内。
美媒还发现了一件让全体美国人如芒在背的事,那就是中国轰炸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美国家门口?
正常来讲,光靠轰-6自己的作战半径,想从中国直飞到阿拉斯加,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期间必然要经过中转枢纽或者空中加油,否则没办法轻松抵达。
美媒推测,这次轰-6轰炸机很可能是直接从俄罗斯远东某处机场起飞,再和俄军轰炸机汇合,才得以逼近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进一步分析之后,美媒还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6月份的时候,解放军运-20运输机频繁飞往勘察加半岛北方,看来当时运-20就是在为轰-6降落俄军机场打前哨。
这一特殊发现让美媒更加焦虑了,他们甚至认为此次中俄轰炸机的现身,就是中国为实现“北极雄心”作出的重要举措。
什么是“北极雄心”?这个概念是五角大楼在今年的“北极战略”中提出的,他们认为尽管中国并非北极国家,但在北极资源和航线等领域与俄罗斯的合作日益密切。
美方认为,中国的北极行动不仅限于商业项目,还包括军事上的紧密合作,比如频繁的中俄联合演习。这种密切合作不仅大大提升了两国的战略威慑力,同时也为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何这么担心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发展呢?
这是因为美国历来视北极为自家后院,不希望任何竞争对手在这一战略要地发展势力。而中俄的联合巡航恰如其分地戳中了美国的敏感神经,于是才有了此次惊慌失措的应对。
对于美国的这种过度担忧,军事专家张军社认为有些大惊小怪了。张军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俄这次巡航完全合规且正当,不针对第三方,只是展示我们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决心和能力。
日前,国防部也特意回应了此事,表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远洋海训活动,今后还会展开类似的活动,中俄之间的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和目标,与地区的安全形势无关。
张军社进一步解释道,其实阿拉斯加对中俄来说并不陌生。而且防空识别区并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所以中俄的巡航行动在国际法上是合理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通报也证实了这一点,明确中俄军机并未进入美加领空。因此,此次行动是完全正常的军事活动,没有必要引发过激反应。
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军方曾多次表示,不承认中方设立的防空识别区。
美国可是最早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并且范围最大,日本和韩国的防空识别区也都是在美国主导下设立的,还和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有重叠之处。既然这样,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当然也可以设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这没什么不合理的。
张军社还特别指出,美军长期以来的抵近侦察,才是导致局势紧张的风险源头之一。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监控侦察国家,长期在各个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开展情报活动,这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
说白了,美国仗着全球有基地,经常在东海、南海、台海挑衅中国,还美其名曰“自由航行”。那中国为什么不能到美国沿海空域进行自由航行呢?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从今往后,中美两国攻守易形了,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
中俄此次轰炸机联合巡航不仅展示了两国在军事上的高协调性,也传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面对美国的挑衅,中俄选择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中俄从不是个任人摆布的角色,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