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战史上多次惨败的原因:统治阶级和民众对海洋意识缺乏

今天我们聊一聊海洋意识。

当我们步入新世纪以后,再回顾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历次重大的海战,就无不感慨万千。正如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每次海战几乎对中国来说,都是一场场的历史灾难,但也正是这样一场场的战争,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今天当我们检讨各次海战的历史教训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华民族尽管比百年前要强大的多,但是还仍然没有强大到,别国不敢任意欺凌的程度。

图片

时至今日,世界上有的大国仍不能平等的对待我们,我们还缺乏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所有的海洋权益,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力军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的奋斗。过去我们一总结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历史教训的时候,大都是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军力衰弱、经济落后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经济因素去分析,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此,做深入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造成中国多次惨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和民众,对海洋文化知识、海洋的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了解,因而也就谈不上重视海军建设和海防建设。

图片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陆地意识极强,并创造了辉煌的东方大陆文明的国度,尽管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创造过中国航海史上,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就是宏伟业绩,和外国人讲郑和下西洋,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觉得了不起。但是由于历代清廷,或者说历代的朝廷,统治阶级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长期的闭关锁国和近海政策,形成了重陆轻海的传统国防思想,从而导致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丧失了向海洋发展的历史机会。所以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面前,东方的大陆文化,在西方海洋文化这种对撞中就显得软弱无力。早在15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打通了东方航线之后,世界性的大航海浪潮,实际上也曾经引起过一部分中国的官吏,还有文人对海洋的这种关注,但是始终没能形成足以推动,就是统治阶级在政策上重视海洋的力量。

图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睁着眼睛看世界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欲强大,就必先强海军、强海防,民族英雄林则徐和他的好友魏源深感到海防的危机,呼吁要加强海防,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就是学习外国人、西方人的长处来和他们对抗,保卫自己,那但是就整个的中华民族来说,就中国统治阶级的上层来说,海洋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领域,海洋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还没有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尽管李鸿章和他同时代的封建官僚,在屡遭洋人海上就是入侵之后,极力倡导要加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建设,要进行洋务运动,并且在一个时期内,促成了清政府发展海军的决策,但是呢由于全民族对海洋了解甚少,知之不多,从而造成了整个统治阶级上层,对海防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的、持之以恒的战略决策。关于这个话题呢,我们今天先聊到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