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逊医生:心动过缓到底要不要治疗?先听听这两件事……

 出镜专家 孙雅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哈特瑞姆心脏医疗集团核心专家

 视频文字 


很多人一听到“
心动过缓”这四个字就会感到恐慌。昨天门诊来了一个15岁的长跑少年,我问他成绩如何,因为我以前也跑过1500米,所以对成绩比较了解。他说他的成绩是4分34秒,而我的最好成绩是4分44秒,但我只是业余的。我称赞他非常厉害,比我快了近100米。我问他为什么来医院,他说他的心跳最慢只有36次,最快120次,被诊断为心动过缓。医院给他做检查的医生说这样不对,我问他,这有什么不对的?你跑步时心率能到多少?他说能到190次,我说这很正常,说明你的心率储备很高,这是健康的表现。为什么要按照40次、50次的标准来衡量?我告诉他,如果你没有任何不适,就应该继续提高你的成绩。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生理性心动过缓,也就是说平时心脏储备能力很强,心脏功能很好,平时跳两下就足够全身使用,没有不舒服,没有头晕,跑步时心率也能达到200次,心脏功能非常好。就像开一辆6.0升的跑车,平时慢慢开也可以,但需要加速时就能迅速达到高速,这不是很好吗?怕的就是你需要加速时它却上不去,那才麻烦。或者是平时启动车辆时,它就很慢很慢,慢到一定程度,那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比如说你心跳只有20多次,那肯定是不对的。当然,判断它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你的症状

前两天,我也遇到了一件让我有些自责的事情。一个朋友的父亲之前在我这里做过射频消融手术,他的心跳一直偏慢,大约是50多次,甚至平均40多次。我仔细询问他是否有任何症状,他一直说没事,还能在健身房撸铁,跑步和工作都不受影响,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48次。虽然心率偏慢,但我犹豫是否需要安装起搏器,因为这是一个手术。如果他是因为生理性心动过缓,自己感觉良好,似乎没有必要安装起搏器。所以我建议他继续观察。

但是后来,这位老人的听力明显下降。内耳是负责听力的关键部位,虽然体积小,但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一旦供血不足,内耳就会首先出现问题,导致听力下降。老人家的听力下降很明显,情绪也不太好。最终,我建议他安装起搏器,手术后他的运动能力等各方面都恢复得不错,现在可以正常露营游玩,但听力可能难以恢复。这件事让我感到很难过。

所以说,做医生有时也很难抉择。医生的一句“做手术吧”或“别做手术了”,背后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病例经验和综合考量。患者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心动过缓这个问题,大家不必过于紧张,但也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心跳特别慢或特别快,大家还是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