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补时+球迷入侵+VAR抢戏...阿根廷国奥真的被黑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05字,阅读需4分钟

1.阿根廷国奥队在巴黎奥运会男子足球项目首轮比赛中以1比2不敌摩洛哥U23,比赛补时长达19分钟。

2.由于球迷入侵球场导致比赛中断,球员回到更衣室等待场内球迷全部出场后再空场踢完比赛。

3.主裁判在恢复比赛后,首先看录像,然后取消阿根廷队的绝平进球,裁判的处理在程序和结果上都是合理的。

4.本届奥运足球赛总体上超长补时成为执法指导原则之一,但过长补时可能导致比赛均势质量不足。

5.另一方面,超长补时可能对转播方和广告播放带来不便,且容易引发争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北京时间昨晚(24日),巴黎奥运会男子足球项目首轮展开争夺,阿根廷U23以1比2不敌摩洛哥U23。整场比赛,比足球本身更加吸引人们眼球的是超长补时、球迷入侵和VAR抢戏...


奥运男足小组赛首轮,阿根廷对摩洛哥的比赛下半场补时15分钟,最终比赛结束时,计时器显示下半场补时时长达到了19分钟,且最后3分钟是在比赛中断了将近2小时后——由于球迷入侵球场导致比赛中断,球员回到更衣室等待场内球迷全部出场——再空场踢完。更让世人看不懂的是,比赛一恢复,主裁判首先是看录像,然后取消阿根廷队的绝平进球。如此魔幻现实一幕,足以载入奥运足球乃至世界足球史册。


图片

过程虽然荒唐,不过裁判的处理其实没有太多值得指摘的地方。首先,阿根廷打进绝平的进球后,摩洛哥球迷冲入场内,出于安全考虑,中断比赛是必然,而根据VAR的画面显示,阿根廷的进球也着实越位。值得注意的是,球迷冲进球场时,阿根廷球员还在庆祝,裁判也未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因此VAR对进球的复核理论上还在进行当中,等事态平息后,两支球队踢完剩下的比赛其实没有毛病,哪怕只有3分钟、1分钟。裁判的处理在程序和结果上都是合理的。至于为什么会有球迷入侵球场,为什么球员在更衣室干等了差不多2个小时,则和裁判组关系不大。


图片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是,近些年的欧洲联赛已经让球迷逐渐习惯了“超长补时”,但今夏欧洲杯欧足联的精神似乎又发生了逆转,很多比赛的补时时间回到了感觉上更合理的水平。然后到了奥运会,超长补时又成为了常规。就说第1轮小组赛,阿根廷对摩洛哥直接补时变“加时”,下半场补了足足19分钟,上半场也补了4分钟。同时开打的乌兹别克斯坦对西班牙,上半场补时8分钟,下半场补时10分钟。几内亚对新西兰和伊拉克对乌克兰,补时也都达到了加时级别。或许每场比赛都有长补时的具体情况,但总体上超长补时显然成为本届奥运足球赛的执法指导原则之一。


图片

超长补时,理论上是为了对付一些故意拖时间的行为——你浪费多少都会补回来,看起来对比分落后的球队更加公平。但如果比赛均势又质量不足,尤其是淘汰赛一心要苟点球的,却又可能演变成双方磨洋工,浪费的是球迷和媒体的时间,折磨的是所有人。对于转播方来说,影响可能更大,超长补时对节目排档还有广告播放都会带来不方便。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补时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球队都会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


图片

对于参赛的球队来说,获益方的绝平、绝杀当然觉爽(其实很多教练并不喜欢这样的刺激),但被绝平、绝杀一方往往会抱怨裁判补时太长,“进球本来不应发生”。阿根廷对摩洛哥的绝平球发生在第90+16分钟,裁判举牌的补时时间是15分钟。而且这种补时变延时、加时的做法,也容易落下“照顾强队、照顾某某球星”的口实。不像篮球比赛那样,足球的补时还停留在人为控制的阶段,补多少裁判说了算,什么时候吹停,要不要给最后一次进攻机会,也是裁判说了算。如果标准不是精确、客观,那漏洞和争议就会一直存在。

编辑|宋骞

记者|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