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机关处理的刑事案件中,轻罪案件占有较大比例。7月25日下午,朝阳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轻罪治理白皮书》。记者注意到,在该院办理的轻罪案件中,“超市盗”在盗窃类案件中占比较高,“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酒后袭警类案件仍居高不下。
轻罪案件是指社会危害性较轻、犯罪性质不太严重的刑事案件,通常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朝阳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征军介绍,2019年至2023年,朝阳检察院办理涉嫌轻罪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共计20822件,整体逮捕率为47.31%,起诉率为69.85%。轻罪案件最集中分布的罪名为危险驾驶罪、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其次,袭警罪、交通肇事罪以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印章、证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也比较多见。
在侵财领域,“超市盗”占比超过盗窃案件的一半。2020年以来,朝阳检察院共受理“超市盗”一审公诉案1000余件,犯罪主体多为在超市附近生活的居民或上班族,当中不乏机关干部和名企员工,超六成“超市盗”案件盗窃数额累计没超过1000元。犯罪嫌疑人利用超市自助结账漏洞,以不扫码或者不付款的方式盗窃,被商超企业安防视频“锁定记录”却不知道,多次漏扫商品直至构成犯罪。
在交通领域,2023年12月《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颁布后,醉驾类危险驾驶案件数量显著下降,但酒驾衍生违法犯罪值得关注。如在酒驾后为逃避处罚唆使亲友“顶包”,或在被查处时拒不配合,袭击民警;更有“黑代驾”司机长期盘踞酒吧、夜店以及餐饮场所附近招揽生意,更有甚者引诱车主在酒后驾驶机动车,而后实施敲诈勒索。
在人身领域,故意伤害案件因生活琐事、酒后发生口角进而引发的激情、偶发犯罪占比近九成。其中,行车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高发。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因车辆增多、道路拥挤带来的行车难、“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此类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多为初犯、偶犯,能够积极认罪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超六成案件在司法机关的调解下达成刑事和解,八成以上的故意伤害案件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
在社会秩序领域,酒后袭警类案件居高不下。犯罪嫌疑人酒后易因意识不清、情绪激动袭击公务人员,方式多为辱骂、踢踹、推搡等轻度暴力。在朝阳区全部袭警案件中,涉酒案件数量占比高达77.9%,19.1%的案件造成民警轻微伤及以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