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的名人“塌房”了,你还会继续看TA的作品吗?

⭐️星标一下译林出版社,及时了解译林新书



7月7日,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逝世近两个月后,她的小女儿安德莉亚·斯金纳揭露,她在九岁时被继父性侵,而门罗一直知情,却始终保持沉默。就在门罗新闻爆出的几天前,媒体也报道了知名作家、编剧尼尔·盖曼被指控性侵。


图片



近年来,不少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因有争议的言行而陷入舆论风波,其中不乏诺奖作家、奥斯卡影帝、流行天王、偶像级导演、大艺术家等。当我们喜爱的艺术家“塌房”的消息点燃舆情,我们往往也会陷入道德困境:我还能继续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对珍爱的作品心情复杂,我的感情是否正当,又应该如何疏解?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在《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中,通过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以及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的剖析,探讨这一困扰当代人的伦理难题。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别的失德行为,从违法犯罪,到利用特权剥削他人,到私德有亏,再到宣扬仇恨或歧视的言论,等等。有时艺术家的错误观念会流露在作品中,影响或改变作品的意义。我们也可能担心,在别人看来,继续消费这些人的作品,是否就代表着认同他们的价值观。
图片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Erich Hatala Matthes)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哲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文化遗产、艺术和环境伦理、政治和美学。2018年,被美国哲学协会授予公共哲学专栏奖。


马瑟斯对这些不同的情况作出了具体分析。他鼓励我们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失德艺术家的作品,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当心爱的艺术家犯错时,应该于何时何处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图片





欣赏失德艺术家的作品是错误的吗?



我们也许会担心,继续欣赏失德艺术家的作品算不算助纣为虐,作为个人是否有义务不消费失德艺术家的作品。马瑟斯认为,真正有道德的艺术消费者,需要跟道德上有疑问的作品打交道,并行使自己的判断力,这样才能将艺术作为艺术来认真对待,而不是哗众取宠地宣扬自己的道德纯洁

至于是否要避开这些作品,是否有其他价值观能够胜过作品的审美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决定,而做出决定是一种表达:“表达我们的道德人格,表达我们异常介怀的是哪些问题,以至于我们将为采取立场做出个人牺牲(无论多么微不足道)。”艺术家的不道德性乃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要与作品保持联系,就必须背负起这种负担。

图片




失德艺术家应该被“封杀”吗?



有人会呼吁取消或封杀失德艺术家的作品,将其完全从公众意识中抹去。在马瑟斯看来,在博物馆、网络等场所展示和传播作品是为艺术家授予荣誉,而我们有理由不为做坏事的艺术家授予荣誉,不让艺术品质成为他们行为的借口。但作为一种迟来的道德清算,“取消文化”终究不是我们追求艺术界变革的最佳方法。

“取消文化”将火力集中在个体艺术家而非体制上,并且它将问责的责任放在了公众手中。而公众容易受偏见影响,很容易对不同艺术家采取不同标准,例如黑人艺术家比白人艺术家受到的抨击往往更为激烈。“取消文化”也容易导致排斥和抨击波及艺术消费者,也剥夺了人们自己评估有道德问题的艺术家作品的权利。

更为系统的体制改革才是关键:“这些改革将升起新的声音,并为更多的道德实践提供保障,将掠夺者清除出去,并建立起这样一种格局,即艺术家虽然令人反感,但并不值得被封杀,因为并没有那么多操控的手将他们的作品推向顶峰。

图片




爱、信任与背叛,

应该如何处理受冲击之下的复杂情绪?




当我们得知心爱的艺术家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被背叛了。马瑟斯安慰各位艺术爱好者,这种复杂的受背叛感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我们在艺术家身上寄托了我们的审美之爱,我们信任他们对艺术价值的许诺,将审美之爱视为对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向往之理想的表达。如果艺术家的言行与他们的艺术中表达出的价值不一致,我们自然会感到受伤。

不过,当艺术家背叛了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简单地丢弃他们的作品。承认并允许我们相互矛盾的感受存在,是疏解情绪的第一步。马瑟斯希望我们能够主动面对我们爱的那些作品和艺术家,在观看与反思中让自己的感受得到澄清。

也许我们会发现,曾经倍加珍视的那件作品已经没什么值得爱的了,也许我们会更加坚定地喜爱它,同时也坚定地对艺术家感到蔑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最终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更加明确。

图片

如果《划清界限?》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一切都很重要——艺术、艺术家、艺术家的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的道德缺陷不应使我们忘记他们的艺术,艺术也并非重要到凌驾一切道德价值之上。我们受够了那些知名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地位来剥削弱者或宣扬仇恨,但也正如马瑟斯相信的那样,与罪恶的对抗,并不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将艺术牺牲掉。

我们关心艺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方法——解释我们情感的方法,澄清人性的方法,理解美丽与崇高、邪恶与荒谬的方法。


图片

《划清界限?》从不武断地教育读者,而是温柔地引导我们思考,鼓励我们做出自己清醒而又独立的判断当喜爱的艺术家做了错事,或说了可怕的话,我们要在何处划清界限呢?读过《划清界限?》,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