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进入“窝囊废”的世界:是躺平摆烂还是宣泄?

图片

以往,“窝囊废”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怯懦无能、受尽委屈的,跟它联系在一起的往往都不是什么好话。突然之间,这个词开始流行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窝囊废”的世界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窝囊废文学”。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窝囊废文学的逻辑是失序的,明明放了狠话,话锋一转,却变成了“装孙子”,呈现出一种周星驰式的荒诞感。

这种文学形式在网络上风靡,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一种共同话题和表达方式。它以一种自嘲、消极抵抗、甚至自我解构的方式,传达发帖人对于现实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冲突以及自身无力感的态度。

图片

我们对微博相关词条中的评论进行了爬取、清洗、分词与情感分析。

图片

其情感极性属于“非常负面”,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当代网友将“窝囊废文学”作为情感宣泄的一种途径。但当代年轻人“窝囊废”式自嘲时,并没有失掉自我认知,也不是单纯的精神胜利。

图片

嘴上说着自己是“窝囊废”却并不是真“窝囊”,而是年轻人面对生活时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呈现。

我们以“窝囊废文学”为关键词在微博进行搜索,筛选出与“窝囊废文学”相关的9个词条进行分析。

其中,热度最高的词条为#窝囊废文学成为全新流行趋势#。在这个词条中,网友大多通过主动“自我贬低”,获得一种欢脱感。

图片

但对于网友而言,这种“消极”只是面对日常压力的一种,而不是一种行动,“窝囊”过后,依旧努力向上,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窝囊废人设”? 打工人的真实映射!

随着“窝囊废文学”的爆火,这一概念也逐渐被引入了影视剧中,“窝囊废人设”也逐渐取代“霸总人设”受到了网友的追捧。

我们以“窝囊废”为关键词进行全网搜索,筛选出了10个热度最高的词条。其中,八个词条与影视剧中的窝囊废人设相关,而这些“窝囊废”角色大多出现在职场中。

这些角色往往在同事里面默默无闻,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就算是白天被“甲方爸爸”骂了个狗血喷头,夜半生气睡不着,顶多壮壮胆子去蚂蚁庄园揍客户家来蹭食的小鸡,属于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惹到我你可就踢到棉花了”的头号“窝囊废”,努力给领导留下一个就算几年没有升职加薪机会,也会很稳定不会离职的老实员工形象。

在这些词条中,大部分讨论为正向评价。窝囊废人设接替霸总走上神坛,本质上其实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难以实现财富自由,即便工作时遇到来自领导、客户、同事的很多不合理要求,仍旧难以“独善其身”。所以在一片混沌中想保住饭碗维系生活的打工人,就只能“唯唯诺诺”地给自己找了条出路——职场窝囊废。

所以,当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这种老实、柔弱、没有攻击性甚至有些唯唯诺诺的“窝囊废”角色时,他们作为弱者,可能更容易引起为了赚“面包”而不断奔波的普通人的共鸣。

也让人觉得,这样的“弱者”角色会更加理解、共情同为“弱者”的“我们”。

“自暴自弃”NO!  “积极乐观”YES!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创作窝囊废文学,看似是在抱怨自己不如意的命运,其实是在用自己的经历,构建出一个能与他人产生共鸣的场所。

通过调侃自己面临的困境,以求暂时摆脱现实的沉重。无论是痛快的发疯,进行情感宣泄的“发疯文学”,还是承认自己的窝囊,与自己和解的“窝囊废文学”,都是当代年轻人在看清生活后依然努力过好自己生活的证明。

闪电新闻、天津师范大学数据新闻课程联合出品

作者:孙晓雨 王迪 王涵入

指导教师:韩诚

闪电新闻编辑 柴慧娟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