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剧《海天雄鹰》首次将航母舰载机试飞史部分事件及人物搬上荧屏,展现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2.该剧通过对飞行员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的训练和生活日常进行描绘,揭开了航母和舰载机各个维度的神秘面纱。
3.除此之外,舰载机的攻关团队既有空军、海军力量,又有中航、中船的地方力量,展现了军队合作的紧密性。
4.导演刘家成表示,《海天雄鹰》是他从业以来最难的一部作品,70%以上事件具有人物原型。
5.演员们在拍摄过程中表现出色,配合度极高,刘家成感慨大家铆着一股劲,有一种“我们一定要完成它的决心和使命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年5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7月22日起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海天雄鹰》,首次将航母舰载机试飞史部分事件及人物搬上荧屏,探秘被誉为“刀尖舞者”的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和生活日常,让“海天雄鹰”不仅是一个生动意象,也是既可敬,又可感可亲可爱的存在。
看见了人民海军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牵动亿万国人的心,但绝大多数人对无比“硬核”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航母故事,特别是其中的细节了解不多。
《海天雄鹰》通过对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进行陆地机场上舰艏起飞、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模拟训练,海上寻舰、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实战训练,以及对“隼式飞行”“鹞式飞行”等飞行技术的生动展现,揭开了航母和舰载机各个维度的神秘面纱。
另外,舰载机的攻关团队既有空军、海军力量,又有中航、中船的地方力量;既有王牌飞行员,又有专业的心理支援医生,特别是表现心理支援对处于高风险中的飞行员的重要作用,更是让观众感到新鲜。带有揭秘性的叙说,让《海天雄鹰》犹如打开了一本 “百科全书”,一次次拉近了观众与航母、舰载机的距离。
剧中的每次起飞都充满着悬念,还始终洋溢着一股英雄气。舰载机试飞大队大队长、王牌飞行员秦大地,家中有截肢的父亲、脑瘫的儿子,他放弃转业地方的高薪,将照顾儿子的重任交给妻子乌晓,只因为试飞第一人的风险,他不能交给他人,也不想失去这份责任与担当。老英雄余兆年的儿子在试飞中牺牲,得知唯一的孙子余涛也要进入试飞大队时,满怀牵挂的余兆年仍然鼓励余涛去迎接挑战,“辛苦不算什么,牺牲也不算什么!个人,可以不赢,但是,中国必须得赢!”
对于飞行员来说,每一次起飞,都是一次与未知的战斗、与死神的交手,但为了取得可靠的飞行数据,飞行员们无不争先第一个飞行的最新科目,把“第一次”的危险留给自己。观众评价说,剧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让人热血沸腾,每一句台词都让人心潮澎湃。“看了《海天雄鹰》,看懂了过去的、现在的人民海军,更看见了未来的人民海军。”
“京味剧导演”刘家成
“从业以来最难作品”
近10年来,导演刘家成因执导了《情满九道弯》《芝麻胡同》《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京味作品,成了观众喜爱的“京味剧导演”。
其实,此前他连续创作过《高地》《高粱红了》《天生要完美》三部军旅题材作品,对这一题材创作有很多思考。在他看来,虽然当下荧屏军旅题材作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不是观众的口味变了,而是很多军旅剧创作的味道变了,“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拍出现代军人的精气神儿,不是敬个礼就是军人。军人骨子里一定会有绝不认输、争当第一的个性,面对生死又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航母编队成军之路,以及舰载机试飞员的训练与生活,刘家成在2018年接触到《海天雄鹰》剧本后,就登上辽宁号航母体验生活。他上上下下走了个遍,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通过接触真实的舰载机飞行员,与他们交流,聊生活、聊飞行感受,刘家成有了更多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非常有个性,一旦到了空中,他们就成了‘孤胆英雄’”。剧中70%以上事件具有人物原型,刘家成说,“相信这些源于真实的设定和讲述,能够让观众看到中国军人鲜活的一面。”
刘家成将《海天雄鹰》称为“从业以来最难的一部作品”。自2018年8月接手剧本后,经过多次调整,开机后又有过暂停。2020年,电视剧重新开拍,没想到拍了几个月因为疫情,只能又停了。剧中出演海军副司令的李幼斌,每次见到刘家成都要问“什么时候再拍”?一次参加活动时两人再次碰面,李幼斌开玩笑说,“导演啊,这剧什么时候拍啊,再不拍,我怕老了,记不住台词了。接不了,怕会是一个遗憾”。
回忆拍摄时的种种,刘家成感慨,大家都铆着一股劲,有一种“我们一定要完成它的决心和使命感”。在拍摄过程中,演员几乎都是“呼之即来”,毫无怨言且配合度极高。
比如李幼斌,到了剧组以后就安心拍戏,其它多少剧来找他都不接。拍摄时,他台词从来不打磕巴,全部提前背好。即使自己的戏已经拍完,也还在现场搭词。刘家成说,“这部剧已经成为所有主创心中的一种责任和情怀”。
作者/梁娟(《上海电视》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上海电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