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律宾在收到中方提出的三大条件后,与中方就仁爱礁局势达成临时性安排。
2.然而,菲律宾在签署协议后仍继续挑衅,如在7月22日总统马科斯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不会在领土争议上让步。
3.美国对菲律宾的态度不满,其国务卿布林肯已启程出访菲律宾,可能向盟友传达美国对华政策不会变的讯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月27日,菲方派出海军特战队员,携带大威力枪支,在仁爱礁“补给”行动中发起最大一次挑战,结果不仅被中国海警登临检查,而且还收缴了枪支。这一“碰撞”结果,也让菲律宾看到了自己与中国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毕竟菲方出动的是军方人员,而中方仅用海警就应对了。
近段时间,中方还从外交、舆论、法理等方面,采取了综合性反制措施,让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磋商的轨道上来。之后,菲方主动提出与中方就管控仁爱礁事宜进行对话,并接受了中方提出的三大条件。
据凤凰网报道,菲方内部人士透露,在双方对话中,菲律宾被迫接受了中方提出的“补给”三大条件——一是不运补建筑材料;二是不加固军舰;三是只进行人员轮换和人道主义补给。中方与菲方这次就仁爱礁局势达成临时性安排,实现了从此前的口头承诺到书面协定的突破。对此,我们聊三个话题。
第一个,美菲是想将仁爱礁当“导火索”。
因为在仁爱礁海域,菲方停靠了一艘时间长达25年的坐滩船,菲方可以“补给”为由,长期与中方进行周旋。而且,按照菲律宾方面的设想,是准备对这艘有可能解体的坐滩船进行修复的,这也是其多次在“补给”中夹带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即便修复不了,菲方也决定,在仁爱礁海域建造一个大型标志性建筑,以作“主权宣示”。
而且,美国也对此做出了承诺,一个,是只要菲方人员在南海出现伤亡,菲方可以激活《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另一个,是白宫还向菲方承诺,将“动用一切办法”,保证菲方对坐滩船的自行补给。
什么办法?拒绝中方海警的检查,恐怕就只能动用美军或西方联军,给菲律宾的“补给”船队护航了。只是,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中方恐怕就不是用海警应对了,局势将大幅升高,而责任完全在美菲这一边。
不难发现,美国敢做这样的承诺,就是想将仁爱礁当“导火索”,让菲律宾当“代理人”,将“乌克兰模式”复制到南海,将中国拉进战争陷阱,成为第二个俄罗斯。
第二个,菲方虽签了协议,但仍在反复。
观察发现,菲律宾虽与中方签了“临时运补”协议,但挑衅并没有停止。7月22日,菲总统马科斯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针对领土争议,菲律宾不可能让步,菲律宾不可能动摇”。他未提及中国,但称菲律宾将持续“寻求在争议区域缓和紧张的解决之道……我们的立场和我们的原则不容妥协”。
对此,菲总参谋长布劳纳发声明称,马科斯总统呼吁在捍卫和保护领土主权方面不要屈服,职业军人将永远履行责任和使命。就在前两天,布劳纳接待了到访菲律宾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布朗,并与布朗正式签署了美菲“共享情报”协议。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将向菲律宾提供更多的情报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排除菲律宾再次出现“反复”。对此,中方也注意到了,外交部发言人提醒菲律宾,希望菲方言行一致,不要试图倒退,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的举动。
第三个,美国不希望菲律宾妥协。
菲律宾与中国就“补给”一事达成协议,也意味着以后菲方前往仁爱礁“补给”时,将按中方的要求有序进行,这样一来,双方不可能出现摩擦或冲突。如此,美国在南海挑事的企图,也就不可能达成。
因此,美国对菲方此举是不满的,从美方发布的消息来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经启程出访菲律宾,美媒对此的解读是——要告诉亚太盟友,即便拜登退选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会变,对盟友们的承诺也不会变。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纲”,针对中菲之间的具体问题,相信布林肯一定会发出美方指示。而布林肯结束访菲后,菲方若在南海有什么新的动作,则一定是美国的意思,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