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
有什么新鲜?
东京奥运会上
攀岩、冲浪和滑板
三个潮流项目首登奥运赛场
今年霹雳舞也将在巴黎完成奥运首秀
这些项目都有一个特点——
场上比赛的好些也就十几岁
场下看比赛的老多也才刚毕业
历史悠久的奥运会也开始走向年轻化
先来看滑板
7月27日
中国三朵“小花”——
崔宸曦、曾文蕙和朱沅铃
所谓街式
就是在一块环境类似城市街道的场地中
选手们利用道具做出各种动作
比如翻个板然后跳上斜杆
让板子呲着杆滑下来
或者直接在空中飞起来
带着板飞下好几级台阶
总之就是一些
会让保安叔叔和你爷你奶看了
在奥运会的决赛阶段
滑手们要进行两轮各45秒的线路滑行
然后进行五个技巧展示——
行话“大招”
最好的一个线路分数
5月19日,巴西选手蕾萨·莱亚尔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女子街式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奥运会滑板的另一个项目叫作碗池
它在一个充满各种曲线、弧面的
凹槽场地中进行
运动员利用这些弧面来增加起跳高度
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
同样,也是一些homie见了都说酷
每位选手需要进行三次滑行,每次45秒
取一轮最好成绩记作最终成绩
此次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郑好好
6月20日,郑好好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布达佩斯站滑板女子碗池预赛中。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不论比赛场地怎么变化
滑板的根都在街头
街式模仿的是城市街头环境
碗池的起源则在放干了水的露天泳池
滑板人一直把街头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大程度地保持这项运动的街头范儿
要说街头范儿
霹雳舞同样必须站C位
它是本届奥运会唯一的新增项目
听名字,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
“擦玻璃”“传电流”“太空步”……
等一系列中国80年代流行的舞蹈动作
但实际上,此“霹雳舞”非彼“霹雳舞”
6月23日,中国选手曾莹莹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布达佩斯站霹雳舞比赛中。她最终获得了巴黎奥运会的“门票”。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这个比赛的规则
是围绕“单挑”模式来设计的
B-boys或B-girls在舞台上
各自有1分钟时间展示并回应对手
如此往复两或三轮,即完成一场对决
5月19日,荷兰选手迪乌夫(左)与中国选手亓祥宇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霹雳舞男子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霹雳舞属于那种
你不需要知道每个动作的名称
就能理解和享受的项目
毕竟
连年逾七十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5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观看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霹雳舞男子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不过
想要看出点儿门道
小编还是给你划划重点
霹雳舞表演通常
以站立式动作的摇滚步(Top Rock)开启
然后身体逐渐自上而下贴近地板
开始地板动作(Down Rock)
这其中包括极具视觉观赏性的旋转
细腻的排腿以及伏地、过渡等
而定格(Freezes)
则是在行云流水的动态套路中
突然在某个难以保持的、体操式动作中
完全静止
一般也会将其作为整个表演的“句号”
要注意
霹雳舞是艺术与运动的有机结合
6月23日,中国选手商小宇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布达佩斯站霹雳舞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霹雳舞街头文化中
崇尚自由与特立独行的部分
也将在奥运会比赛的细节上充分还原
比如
音乐是随机播放的
造型是形态各异的
甚至出场方式也可以自行决定……
以往略显严肃的竞技赛场
在这里被一种独有的“松弛感”重构
攀岩则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利器
“下班之后去爬墙”
我们习惯把在人工岩壁上的爬墙活动叫做攀岩
但它严格意义上
应该被叫作“竞技攀岩”
用来和它的起源——
此前,攀岩在世界杯、世锦赛上
一直比的都是三个分项
速度、难度、攀石
速度比的是谁爬得快
难度比的是谁爬得高
攀石比的是谁能完成的线路多
但由于奥运会整体规模的限制
东京时
三个分项组合成了一个“全能”项目
到了巴黎
技术特点与其他两项更为不同的速度项目
5月18日,中国选手王欣尚(左)与西班牙选手卡多纳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男子攀岩速度赛中。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对于初次观看攀岩的观众来说
速度赛是最容易看懂也最刺激的项目
两两对决,谁快谁赢,胜负常在一瞬间
顶尖速度选手爬起来啊
相对好理解的是难度赛
规定时间内,谁爬得高谁赢
国际攀联现在为了方便排名
还给每个岩点都赋上了不同的分值
最难看懂的恐怕就是攀石
这是三个小项里
唯一不穿戴保护绳进行的项目
选手要在高约4米的矮墙上
按照定线员设计好的几条线路攀爬
(奥运资格系列赛中就在墙上标明了岩点的分数↓)
就是两项全能选手总得分
那个美得无与伦比的岛
实现中国冲浪运动的突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