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物业”第一人谈服务: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张家取暖,李家撑伞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77字,阅读需5分钟

1.北京姑娘许小舟成为“胡同物业”第一人,为史家和礼士两条胡同提供贴心服务。

2.许小舟带领物业团队清理胡同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3.除此之外,胡同物业还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如维修水电、更换水龙头等。

4.2020年,史家和礼士两条胡同率先在平房区开始试水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回收。

5.三年后,胡同物业管理模式荣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推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十年前,北京姑娘许小舟走进史家和礼士两条胡同,成了“胡同物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她已成为胡同居民贴心的大管家。
胡同里当管家,张罗的全是芝麻小事儿。可服务到百姓的心坎上,不容易。
2014年,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将史家和礼士两条胡同选为首批试点,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尝试引入“胡同物业”。北京城建集团京城佳业北宇天诺物业公司与属地政府达成协议,承接胡同物业。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姑娘许小舟则被所在物业企业相中,作为首批员工派往两条试点胡同当起了“胡同管家”。
礼士胡同曾有“朝阳门小簋街”之称。胡同两端聚集大量烟熏火燎的小餐馆,光是临街的开墙打洞就有50余处,环境脏乱让胡同居民苦不堪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许小舟就带着保洁员一起出门“扫大街”。她们拿起扫帚、簸箕,一遍遍清理胡同犄角旮旯的每个死角。
街面清扫干净,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常年堆放在胡同中占路的旧桌子、破柜子等大件废弃物。打扫陈年垃圾,胡同居民冷眼旁观,时不时蹦出几句闲言碎语,嫌胡同中突然出现的物业人员“多管闲事”。等真正开始动手清理大件废弃物,居民们一下子生出了抵触情绪,“这桌子,谁都不许动。”“我看看是谁敢把我这柜子拉走!”
打小在胡同长大的许小舟立刻跟街坊四邻“套近乎”:“叔,您这桌子还要吗?我给您搬院里去,放门口可不行。”“阿姨,过道不能堆东西,有安全隐患,咱这也是为了安全着想。”
虽然嘴上仍有抱怨,但胡同环境的改变,却看在街坊四邻的眼里,也记在胡同百姓的心里。
图片
环卫保洁、绿化养护、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安全防范、设施巡查,除了在胡同中推出六大专业服务外,许小舟还带领物业工作人员一起为胡同居民提供各类贴心的便民服务。家里灯坏了,电工立刻上门维修;水龙头漏水,免费帮忙更换;赶上房屋漏雨,物业工作人员二话不说,上房苫盖。抬煤气罐、陪护老人就医、修剪断枝倒树……越来越多居民在遇到困难时,会第一时间向胡同物业寻求帮助。
逢年过节,许小舟带人挂灯笼,原本灰扑扑的胡同,张灯结彩,一下子有了节日的气氛。“这事儿有人张罗了,过年的感觉一下子就来了。”有居民说。
胡同物业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消融了隔阂,拉近了同居民的距离。许小舟发现,工作中碰到说风凉话的人少了,愿意配合工作的人多了。
如今,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早已深入人心。但早在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5年前,史家和礼士两条胡同就率先在平房区开始试水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回收。
试点伊始,两条胡同举行了多场垃圾分类培训,并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免费发放分类垃圾袋。“厨余垃圾大家扔在绿袋里,其他垃圾扔灰袋。”培训结束,居民们拿着领到的垃圾袋高高兴兴回家了。
但没几天,许小舟就惊讶地发现,发放下去的分类垃圾袋,早已被居民们挪作他用,有的用来装大米,有的用来装衣服,有的成了玩具收纳袋,唯独没人拿来当垃圾袋使用。扔出门的垃圾,依然混杂在一起“一袋装”。
哭笑不得的许小舟只好另出高招:谁家垃圾分得好,分类扔,可以累计积分,攒10个积分能换垃圾袋、换卫生纸等奖品。
除了积分换礼鼓励垃圾分类,物业还将胡同中的垃圾桶一一撤除,由分类垃圾车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在胡同中巡回回收垃圾。早已习惯了“胡同遍布垃圾桶,垃圾出门随手扔”的胡同居民对此不买账。
“居民出了院门左右一看,垃圾车没在,百分之百八九十的老百姓就把垃圾直接扔到了胡同里。”为了督促居民养成定点投放的习惯,每天早中晚,许小舟和物业工作人员都会跟随垃圾车一起在胡同中转悠,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分类投放。“遇到分得好的,立刻现场夸奖;遇到没分类的,我们就蹲在院门口,把垃圾倒在地上,一袋袋手工分拣。”
锲而不舍坚持近两年后,胡同中拎着两袋分类垃圾走向垃圾车的身影逐渐增多,大部分胡同居民都有了垃圾分类的理念和习惯。
三年后,胡同物业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荣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从两条试点胡同走出,向东城永外、体育馆路等12个街道推广。如今,胡同物业已在东西城平房区生根发芽。许小舟也先后获得北京市国资委第四届“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十大人物以及北京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称号。她参与编写的《北京胡同物业服务标准》《北京胡同物业服务行业指导手册》,作为行业标准被全市推广。
和许小舟走在街头巷尾里,不断有擦身而过的居民和她热情地打着招呼:“小舟,哪去啊?”“吃饭了吗,阿姨家炖了肉,来吃点。”几年间,大管家成了胡同居民的帮手、朋友,甚至最亲近的人。
“胡同物业,没有惊天动地,没有风生水起,只有张家取暖,李家撑伞。”这些小事,她都要求做到三个“第一”: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上门、第一时间提供高质量服务。“居民无小事”常挂在许小舟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