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抑郁症
韩璎
2024-07-23 19:34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在寻求一种能够药到病除的最佳治疗方法,然而患者的这种心理期望,却不利于他们的康复治疗,也会给他们的信心带来很大影响,结果是在寻求治疗过程中,历尽艰难坎坷也没能治愈。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抑郁症的认识和了解。如果他们能认识到抑郁症的形成是由于长期积累所致,而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他们就能正确对待当下进行的治疗,自然也就会有所改变。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内源性抑郁:
患者发病缺乏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背景,强调的是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体因性抑郁:
由各种躯体疾病以及药物和有害物质所致的抑郁——抑郁综合征,治疗原发病为主要,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心因性抑郁:
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抑郁状态。有学者研究认为,抑郁症与创伤经历的关系很密切。患者大多有强烈的求治欲,一般的心理治疗效果较满意。
了解患者抑郁的主要来源和不同表现,以使医师对治疗的选择有所侧重,达到个体化治疗。
1
药物治疗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的疾病,倡导全程治疗。
急性期治疗:
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2~8周);
巩固期治疗:
预防复燃(4~6月);
维持期治疗
:预防复发(首发6个月~1年,2次发作3~5年,2次以上的发作则长期治疗)。
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燃的早期征象,
一旦发现有复燃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则:
1.
诊断要确切;
2.
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3.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提高服药依从性;
4.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5.
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
6.
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一般不主张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
7.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能遵嘱按时按量服用;
8.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9.
配合心理治疗,有望取得最佳效果;
10.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抗抑郁药的种类: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NDRI) :
安非他酮
5-HT2A受体拮抗剂及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
曲唑酮,奈法唑酮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 :
瑞波西汀
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 :
米氮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吗氯贝胺
三环类、四环类(TCAs):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丙咪嗪
2
心理疗法
心理学中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任何事物及现象都不会对人产生压力和恐惧,令人产生压力和恐惧的是人们对此事物及现象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导致的”。事实上,人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进而产生情绪,而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症状严格来说,只是长期情绪感受的积累所导致的症状。唯有改变思想,感受和情绪才就会随之改变,症状也会慢慢消除。心灵重塑疗法、催眠疗法、完形疗法等心理流派的治疗成果,都为我们诠释了这个事实。当内心平静时,体内的化学物质自然就会达到平衡,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本身就具有疗愈能力,而你自然也会拥有和谐健康的身心。
3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也是常见的方法,但一般是针对精神疾病及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以及对那些不能耐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电休克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重复跨颅磁刺激(rTMS)、光疗、微创。但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物理疗法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也会较大程度存在复发的情况。
首发于2016-7-29 穆斌编辑
今天你科普了吗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韩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