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随着主汛期的到来,我市防汛工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我市上下严阵以待,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狠抓各项汛前准备,夯实防汛抗旱工作基础,全力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全市上下把水旱灾害防御作为头等大事,及早谋划,周密部署,年初以来相继召开业务会商会、全市防办工作会议,对全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4月下旬开始,市水利局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加强监测预警,提前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从5月初开始,联合应急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开展汛前督导检查,查找短板弱项,组织整改,避免“带病入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全市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覆盖市、县、乡、村及有关部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责任网格体系,逐级落实防汛抗旱、江河堤段、水库、城市防洪、防台风、山洪泥石流等10类责任人4283人。 强化预防预警和隐患排查是夺取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基础。我市对2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8个基本水文站、216个自动雨量站、70个气象自动观测站及44座水库水雨情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进行检测保养,确保汛期报汛数据准确;对全市71处、187.45公里堤防落实巡堤查险人员389人,采取抖音、微信以及农村大喇叭、铜锣等多种方式,落实直达基层的责任人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对全市河道、地质灾害易发区、尾矿库等11类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确定防汛重点部位906处,落实各类责任人1287人、抢险队伍6538人,排查出的风险部位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整改销号,汛前不能彻底整治的部位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开展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全面提升防洪调度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完成全市1262个已编各类预案的时效性、实用性的核查工作,编制细河、绕阳河、柳河3条市管河流堤防抢险方案和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专家指导村屯逃避险方案修订,突出简单实用,提升可操作性。 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我市提前备足各类防汛物资。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应急抢险机动队伍175支、7390人,落实各类应急救援车辆及大型机械设备装备22类、1996台(套),存储防汛抗旱应急物资28类、46.25万件(套),储备救助类救灾物资26种、13033件(套)。市水利局与阜新城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应急抢险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企担当作用,加强水利抢险力量;计划与市内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签订应急采购工作方案,一旦遭遇重大险情时,企业将提供物资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抗旱工作,加强抗旱设施检查维护,做好抗大旱各项准备。在全力保障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源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做好河道、水库等工程的蓄水保水管理,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