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瘦身后果然跑的快了

图片

到底是谁在“摸鱼”?
无论什么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下,发展不再是高谈阔论,假大空的画大饼,而应该是走脚踏实地的务实风。
最近曝出消息,在有多位合伙人参加的阿里核心高管会议上,阿里管理团队达成了一项共识 —— 要有“经营意识”,要聚焦战略、有定力、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是什么。
阿里管理层在过去谈到阿里时,更愿意强调“使命”、“愿景”、“明天”、“创新”等词汇。相比起来,这标志着阿里管理层更希望强调务实,“有经营意识”。
多位阿里人士解读称,此举意味着阿里要挤掉很多虚假繁荣的业务水分,顺应大环境作出业务取舍和更精细化的管理投入。


图片先降本

阿里巴巴在2023年3月宣布了“1+6+N”的组织变革计划,通过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实现组织层级的简化和决策链路的缩短,旨在降本增效 。
减员随即开始,据统计,阿里从2022年1月开始减员,截止2023年4月,累计减少人员40056人。
裁员不是降本增效的灵丹妙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很多企业在面临成本压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
然而,简单粗暴的裁员不仅可能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裁员会降低员工士气,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大量裁员也可能导致企业关键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虽然裁员可能在短期内降低人力成本,但长远来看,其副作用不容忽视。
阿里巴巴在面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挑战时,采取了多种非裁员的方法来实现降本增效。
比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这些创新涵盖了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化、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阿里巴巴通过自研的云原生技术,如容器化和混合云架构,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计算成本。例如,阿里巴巴的混部技术允许在线服务和计算任务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优化了资源使用,减少了浪费。
阿里巴巴推出了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无剑”,该平台通过提供芯片架构、基础软件、算法与开发工具,帮助芯片设计企业降低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预计可以将设计成本降低50%。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技术创新,如自研的含光芯片和大模型M6,不仅提升了算法效率,还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实现了低碳高效的计算。
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高额投入,不仅推动了自身的效率提升和机体进化,还在不断夯实全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这些投入有助于长期降低运营成本。
再比如,阿里巴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取物流优化、技术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风险管理以及持续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持续的优化措施,阿里巴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图片再增效
一系列措施实施以后,5月14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Q4收入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2024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达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本季度业绩表明我们的战略见效,阿里正在重回增长轨道。通过聚焦用户体验,淘天和国际电商业务的GMV均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我们也欣喜见到AI产品的客户及相关云计算收入加速增长。我们将继续坚定地执行战略聚焦,面向未来把握好增长机遇。”
以下为六大核心业务Q4业绩:
淘天集团(包括淘宝、天猫、闲鱼、1688.com 和其他业务):淘宝天猫业务的本季GMV、订单数均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突破3500万人,受购买用户数和交易频次强劲增长带动,淘天集团实现营收932.16亿元,同比增长4%。
财报显示,截止的3月31日季度内,淘宝天猫商品交易总额(GMV)、订单数均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突破3500万人,同样保持双位数增长。
云智能集团(包括阿里云、钉钉和其他业务):阿里云季度收入增长3%至255.95亿元,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AI相关云产品实现三位数增长。同时,阿里云持续保持盈利,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5%至14.32亿元。
菜鸟集团:菜鸟单季营收24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8%至990.2亿元人民币。财报显示,本季度菜鸟将速卖通“无忧优先”物流拓展至14个国家,并进一步加大海外本地物流网络投入。
本地生活集团(主要包括饿了么、高德):本地生活集团的营收为146.28亿元,同比增长19%。
大文娱集团(包括优酷、大麦网和阿里影业):大文娱集团本季营收为49.45亿元,同比下滑1%。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Alibaba.com和其他业务):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为274.48亿元,同比增长45%。
这一成绩反映了公司在成本优化和业务调整上的成功,特别是在云计算、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板块中,通过优化运营和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了收入增长和亏损收窄。

图片回归真我

今年 5 月下旬,阿里创始人马云曾在只有少数几名业务总裁参与的沟通会上发声,其称淘天集团的未来是“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阿里的几位管理者今年同样多次谈到,淘天最大的挑战是与自己的过去竞争,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变成竞争对手的样子”。
要扩大电商份额,GMV 仍是淘宝天猫第一指标。
在 2024 年,淘天最关注的指标是 GMV(成交额),具体关注两个点 —— 淘天自身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竞争对手的增速比较。
阿里还是第一名,但竞争对手和它的差距在缩小。2018 年,阿里在中国电商市场的份额还有近七成,目前已经下降到差不多四成。阿里中国零售 GMV 在 8 万亿量级,拼多多 4 万亿量级,京东 3 万亿量级,抖音电商 2.6 万亿。
GMV 最直接代表了一家电商平台的市场地位,对阿里来说,电商的第一名位置不能丢,加大投入、放弃部分利润也要换来 GMV 的增长。
GMV 增长是结果,如何实现才是问题。我们了解到,淘天内部认为,平台成交额的增长,应该成为客单价、DAC 和订单量三项指标增长的自然结果。
这一公式下,低价策略、新用户 0 元购等都是提高某一项要素的手段。
对淘天,最难的是平衡。客单价低了,来买东西的人多了,GMV 应该能有一定增长,但价格太低,增长是不是还能持续?

结语
对如今的阿里来说,战略问题最紧迫!曾经的BAT三巨头之一,一手好牌打的不咋地。
两点反思。
一是电商钱好挣,但护城河并不深,京东多多社交电商直播电商都能瓜分市场!
二是电商的上游依旧是媒介,而阿里的媒介敏锐度不行,这方面必须学字节,从短视频到直播电商,从移动互联网到元宇宙,大力PICO,美璟世界三维化图文等等。
过去一年,淘天不断简化,精简组织、简化流程和战略聚焦。
简化局面 + 拼执行力,似乎是更简单有效的打法。
过往皆序章,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图片

图片


标杆参访  |  标杆内训  |  标杆咨询

标杆学习俱乐部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