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近21万户。
  市场主体数量的提升、活力的增强,“底气”来源于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该局以“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为抓手,编印《办事不找关系》服务指南,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14大类42项许可事项进行梳理,规范办理流程和审批过程,公开咨询电话和二维码指引。在全市11个商事登记综合窗口实行减材料、减程序、减时限、减成本“四减”,推行“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便民利企新模式,并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首创实施《药品经营许可证》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审批。企业办证只需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邮寄送达,真正实现全程网办、无纸化办公、不见面审批、电子化档案查询,办证时限由过去的5至6天压缩到立等可取,极大降低了企业办证成本。上半年,全市共归集相关证照存量数据969条,已受理、办结业务315笔。
  为帮助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该局会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阜新市分行,利用“千亿送贷助力三年行动”平台,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恳谈会,建立微信群、发放宣传单、发布路牌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千亿送贷,适时推出为市场主体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入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为2161户市场主体融资4.71亿元,解决了市场主体资金问题。
  同时,该局制定印发《阜新市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型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企业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类,科学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利剑高悬”,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巡查抽查检查频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无事不扰”,减少监督检查次数,降低抽查频次,提升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半年,该局共为62户市场主体实施信用修复。

  从年初开始,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走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活动”,建立“走访名录台账”,印制发放走进经营主体政策宣讲汇编;上半年,走进市场主体121户,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1件,实现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61户。

消息来源:阜新微报(记者 常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