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瓜蛋回来了!

图片

秦韵小院情悠远,瓜蛋告老把乡还;

开设公益培训班,只为戏迷把梦圆。

图片

5月13日,崇信县锦山下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春诗激昂,秦韵悠悠……

“怎么回事?老巷子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响动?”

“呀!你不知道吗?听说秦等梅回来了,就是当年演瓜蛋的那个!”

“听说她放弃外面的高工资告老还乡咧,还在自己家院子里搭了个戏台子给那些老婆子教戏呢!”

“唉,事是好事,学生选错了!”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这样既不挣钱,还领了一伙什么都不懂的老婆子,图个啥……”

街巷里,人们议论纷纷,有凑热闹者,有认真聆听者,有人惊喜,也有人质疑……

听到这些,我心想:我能图什么呢!只因为我是崇信人!就是这些什么都不懂的老婆子把我这个“瓜蛋”记了几十年,不论是在快手上,还是在回老家的时候相遇,崇信老家的戏迷对我的那一份真挚情感绝不是口头上的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就想着能在有生之年回归故乡,能让“瓜蛋”重新出现在父老乡亲面前。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乡村文化振兴方兴未艾,这些年文化部门在城乡建了许多广场舞台,看戏、唱戏逐渐成为了老百姓追求文化艺术享受的重要途径。每次回家,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戏曲爱好者吊嗓练习或登台演出,一个个自掏腰包,购买头饰服装,买音响话筒,甚至有些自剪自裁做了服装便登上台子彩妆表演,不论街头巷尾、农家小院还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这样的身影!热爱不止于此,王宏荣的弦子腔演艺公司就曾带着经典剧目《八仙拜寿》走出了国门,勇于登上更大舞台展示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他的团队恰恰是由一个一个缺乏正规培训,缺乏舞台经验的曲艺爱好者组成。我曾经多次抽空回去给他们做免费排练、指导,就是想让他们能不断提升演唱水平,更好地去服务广大群众,也算是我为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毕竟我的根在崇信,崇信有那么多粉丝还惦记着我!

图片

恰好家里的院子闲置,环境又相对僻静,正好可以作为演习的场所。于是我打定主意,今年回来后便把这个小院改造了一番,办起了秦韵戏曲公益培训社。

图片

记得开班仪式那天,我的“秦韵小院”里挤了40多名戏曲爱好者,服饰鲜艳、妆容秀丽,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唱着自己的拿手曲目,如同花朵般竞相绽放。仪式由崇信县弦子腔传习演艺公司总经理王宏荣主持,春官达人许建忠和他的徒弟赵占怀倾情演绎了幽默的春官诗:

秦老师,多智慧,瓜蛋把人能惹醉。

精俊豪爽才华显,最爱看你脸蛋蛋。

一生奔波文艺界,主攻秦腔献心血。

公益培训步伐紧,落叶归根秦声振。

……

望着院中尽情表演的演员和拍手叫好人的观众,这一刻,我豁然觉得:我的选择没错!

回想起自己十三岁考入崇信县秦剧团,这在我娘家柏树塬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知道的人都非常羡慕,因为我们家当时特别穷,而我又那么小就成了吃“国库粮”的人!进入剧团,或走上锦山(我家小院崖背之上就是原来剧团旧址)便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从小个头不高,虽然经常饿肚子,但却没有让我长成苗条淑女,一直是微胖型的,好在爹妈给了我一付好嗓子!由于非常喜爱秦腔,所以不管自身条件好不好,或者可以说我们12个一起进团的学员里面我可能是最差的一个,但每天下班后,我都会一个人偷偷练功,模仿练习老师们的舞台动作和神态语言,以此来磨炼自己,提升自己。后来凭借《双明珠》里的“瓜蛋”一角和《天河配》里的牛郎让我在秦剧团乃至周边县区成了观众喜爱的年轻演员。

后来八十年代末由于工作调动,也是想寻找更好的出路,我便和丈夫带着4岁大的女儿离开了家乡,最终落到了固原市秦剧团,从一名演艺人员,慢慢走上了编导和管理岗位。由于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为了写好剧本,硬是把一部《新华字典》翻来覆去揉得烂烂的,不知道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创作编排的作品也逐渐从不计其数的快板演变为小品、小戏,再到10部之多的大型剧目,并一一推上舞台在各地巡演,也获得了不少奖项。我曾经在银川、固原、平凉、崇信等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专场,并在宁夏全区进行了百场公益巡回演出辅导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奖励以及观众的喜爱。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她爸:“退休后咱们原回崇信老家,把这几十年学到、沉淀下来的东西带回去,带给那些痴迷戏曲的爱好者和喜爱我的家乡父老,也算在有生之年给家乡做点贡献吧!他也特别能理解我的心思,便说:“好!到时候我就开着咱这个‘碎车车子’把你拉上,走遍崇信的山山水水!”现在他没有和我一起走家乡的山山水水,我也没有了“碎车车子”……

几十年来,不管人事怎样变迁,生活多么艰辛,婚姻多么破碎,都没有摧垮我对人生积极向上的信念,艺术已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的教育、鼓励下,小女儿已经超越了我,我也就放下心毅然决然地一个人回到了当年梦开始的地方——锦山下,让戏曲公益培训成为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秦韵戏曲公益培训社现在已经有60多人,都是些希望跟着我学习的戏曲爱好者。除了日常排练,我还联合了几个自乐班和爱心人士,今年端午节时到养老院为老人们演出,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演出结束后,养老中心主任的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我们院里的老人都很喜欢你,希望你能常来”!前段时间,培训社的四位演员还参加了平凉市举办的秦腔大赛,他们的唱腔表演很有特色,虽然没能拿上奖,但却很好地展示了自己,观众也给予掌声和鼓励,我也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你们第一次敢走上大舞台去演出就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是全市的比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权当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还有两个十五岁的孩子,因为痴爱秦腔退了学,跟我学习了两个多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周至的戏校,这让我非常高兴,内心希望他们在追求戏曲艺术的道路上,刻苦钻研,早日成才!

回来包括装修房子快四个月了,我可能在街上连五六回都没去过,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给学员培训排练,主要是想待在我的小院享受这份宁静。几十年漂泊在外,不管我在哪里买了房子安了家,但一直处在忙忙碌碌的工作里,不是住宿舍就是住农户,直到回崇信后才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和安然!你看,小院中绽放的绿植和花朵,像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营造出无比绚丽的场景,让整个小院充满了生命的光彩。

远离城市喧嚣,我回到幽静的小院,仿佛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虽然房子、院子都很简易,但一种朴素、清新的美丽令我忍不住自叹自美。呵呵,这不就是我这种“懒女人”最好的旅游去处嘛!不用跟人挤、不用怕走错路、上错车,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既然已经放弃了外面丰厚的待遇和一些所谓的面子交际,那么就在我打造的这方小天地里,除过培训、排练,还有做不完的小活,欣赏不完的风景,再跟学员们喝喝茶、聊聊天多好啊!现在、以后,只要我身体好着,就会带着她们不断前行,在教他们演唱秦腔的同时,再创排一些反映崇信人文历史的好剧目,充分发挥传承文化和宣传家乡的作用!

国庆前,我将和我的学员们一起精心编排一台大型的综艺戏曲节目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也作为对崇信父老乡亲的汇报演出。在此我用戏曲爱好者的一段话来形容一下最近排练的情况吧:

“秦韵小院放声歌,活动一波挨一波。

一班上场二班候,三班后台数据凑。

四班人数早配够,耐着性子在等候。

紧张有序一对一,不到零点不休息!”

我真心感谢所有的支持和鼓励!其实,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追寻的过程,为人在世要学会担当,学会原谅,学会扛起责任和义务!我没有张扬,也不会虚伪,只是由衷希望所有学员,每天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事务,来到“秦韵小院”认真学戏,不论他人是非。让我们在变老的路上,一起伴着悠扬的弦乐,唱着豪迈的秦腔,舞着水袖彩扇,踩着欢乐的鼓点,许自己一个时时刻刻明媚的心,朝着阳光、在自己喜欢的路上毅然前行!

图片

秦等梅,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小生、青衣、花旦、媒旦。崇信县人,曾担任固原市秦剧团副团长,平凉崆峒山大景区艺术团团长兼编剧、导演,宁红演艺集团、秦腔剧团团长,兼编剧、导演,现在自己在家
乡开办了“崇信县秦韵戏曲公益培训社”。

来源:崇信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