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做新闻的……”

烈日高温,步履不停。


7月21日,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第二期“新媒体暑期训练营”如期结业。


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45名学员,在3天里共同学习了包括热点内容生产及运营、微博微信运营技巧、爆款短视频运营实务、视频出镜及采访技巧、新媒体个人 IP 打造及运营、视频主题报道全流程揭秘等7节课程。


“跨界”,是这一期的关键词,大部分学员并非新闻从业人员。


他们有的来自地产企业,有的是专业领域的培训师,有大学老师、律师,甚至土木工程师,对他们来说,虽然不是做新闻的,工作内容也各不同,但相同的是对新媒体的关注和期待,在这里,他们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对新媒体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宝颜

律师

图片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其中包括诉讼和非诉业务。因为自媒体时代使然,打算接触一下IP运营的相关知识,所以就想到来新媒体训练营向专业的老师学习一下。


由于视频运营实务是我的学习需求,所以受启发较多。经过几节专业的视频课程,从不同角度对视频产品的制作有了了解,我总结下来还是内容为王,输出的专业性也是核心竞争力,一味迎合受众并非可以长久的策略。导师们在课程上的分享很接地气,实操性也比较强,是很真诚的经验的分享,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段向荣

品牌运营负责人

图片


我在一家房产企业从事品牌运营管理工作,日常主要负责活动策划,企业内宣和外宣等,同时运营公众号、视频号也是日常的重点工作。


参与这次新媒体训练营活动首先是被课程内容吸引过来,其次部门工作遇到了瓶颈,想通过专业的交流学习来寻找新的思路。


通过老师们的真实案例讲解,毫无保留的方法论分享让我对新京报老师们精益求精,死磕真相,大胆创新,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精神而感动。由于我本身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所以对于田昊文老师的策划方案、王容老师的IP视频运营、李凡宗老师微信公号运营会关注的更仔细一些,印象也比较深刻,老师们打破常规的思路,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钻研的精神都让我大受启发。


感谢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人聚到一起,这几天认识了很多好友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媒体行业。

彭敏

工程师

图片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工程师,但同时也兼职了支部的宣传委员以及在职研究生学校宣传部的一些工作,来这个训练营是为了学习主流媒体如何做内容,以便更好、更快地完成相关工作。


作为一名对新媒体非常感兴趣的工程师,以前都是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没有做出成绩。


通过新媒体训练营,老师们把自己工作多年总结出来的方法分享出来,知识点非常密集,以后做视频或者写新闻稿不会再摸不清头绪了。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不走弯路就是最快的路!训练营上我还认识了我的同桌,作为志趣相投的学习搭子,我觉得非常开心。


在几天的课程中,有几个重点让我记忆深刻。首先,决定公众号文章能不能爆,标题的影响居然能达到95%;微博还可以做活动报名入口;重视前期策划,是媒体工作和施工单位做项目管理的共同要点。


总之,三天的学习,我只想说“赚麻了,土木人摆摊新技能get了!”

杨慧

大学教师

图片


我是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一名教师,作为行业嘉宾参加过新京报微博直播。这次来参加培训主要是由于现在行业转型期,看到很多建筑类学生纷纷选择新媒体赛道,大受震撼,也想跟随年轻人的脚步,来了解探索一下。当得知新京报有面对大众的新媒体培训班,就义无反顾的再续前缘。


课程中多位老师提到“选题”的重要性,提到“封面和标题”是爆款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虽不是媒体从业者,对流量、数据没有概念,但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敬畏其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内容,这是恒久确定的,所谓“内容为王”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内容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不必流量至上但也要喜闻乐见。高质量的内容创作+丰富多彩的在外表现,必能生产处脍炙人口、广泛传播的作品。现在我所在建筑行业正面临重大转型,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传达方式也必然随之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是一抓内容二抓形式,两手都要硬。


三天的课程,质量很高。新媒体各细分领域的工作流程、内容、方法与技巧,都有呈现。讲课形式也是知识+案例,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听课感受非常好。各位授课老师都来自行业一线,案例真实又生动,既是对培训内容全方位的展现,也是对新京报媒体人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的体现。

郑佳蕾

培训师

图片


我是蔡司光学的培训师,培训的方向就是视光专业知识,视光行业从业者如何做自媒体短视频等,同时我还负责To B的媒体运营,主要就是发一些活动公号视频,以及做一些行业知识的小视频。


三天的课程中,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最喜欢的是田昊文老师讲授的《视频主题报道全流程揭秘》,其中关于《身后是我的国》这样的主题策划内容的分享对我很有启发。这也是我来到新媒体训练营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大家是如何破圈的,希望可以策划一些更精彩的行业内容。


几天下来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老师们真的很乐于分享,内容也非常丰富,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不容易。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自运行以来,关注媒体最前沿趋势,搭建媒体业务交流平台,至今已举办培训班20班,培训学员600余人。


今年8月中旬,平台还将联合AIGC应用专家、头部互联网企业、新京报AI创作团队,举办《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AIGC应用及实操培训班》,手把手教授AIGC应用技巧,在较短时间内掌握AI工具写文章、制作图片、视频,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和水平,跟上AI时代的步伐。


课程安排如下:


值班编辑 | 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