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加快培育山地农业新质生产力。7月20日,“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暨简阳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现场观摩会”在简阳开幕,邀请农技推广部门和长江上游、长江下游、黄土高原等地区顶尖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为补齐山地农业现代化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汇聚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精准的智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朱有勇、李培武,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宪法,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建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简阳市委副书记张文豪参加研究会。
会议期间,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山地农业发展,结合西南、长江上游、长江下游及黄土高原等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享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报告与实践经验,为山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与战略指导。同时,会议还深入探讨了“山地现代农业技术协同增效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与合作指明了方向。
/////
荣廷昭,重庆璧山人,玉米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他致力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作为第二获奖人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Crop Science》、《TAG》、《PNA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曾荣获四川首届创新人才奖和四川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
朱有勇,云南个旧人,博土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多年来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农作物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植物病害研究,首席主持973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 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他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磋商组织优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李培武,山东省荷泽市成武县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粮油质量安全研究,在粮油生物毒素检测与控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发明一等奖1项 。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等称号,2018年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带领的团队荣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
简阳市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是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沱东生态农场的核心,位于简阳中部,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隶属禾丰镇连山村,东侧紧邻成安渝高速(1小时至成都主城区),西侧紧邻禾丰连接线(15分钟至简阳城区)。空间结构按照“一院一厂三区四中心”(一院:丘区农业产业研究院;一厂:智慧植物工厂;三区:研发转化服务区、田间试验基地区、加工贸易物流区;四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冷链物流加工中心、运营服务中心、孵化培育中心)进行规划布局,聚焦丘区现代农业创新转化核心功能,通过农业产业前端、 后端科技赋能,完善良种培育、生产配套等产业前端服务及加工物流、运营服务等产业后端服务,引领简阳农业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促进“天府粮仓”丘区农业补链强链。目前已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共建田间实验基地880余亩, 研发中心、现代加工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记者 | 谷航 胡禹 樊九思 肖彬 何帅军 叶玲
摄影 | 鄢伟
编辑 | 罗玉蓉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李艳敏